唐明邦教授捐贈書目表(三)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6-05
>
331 | 星旋态宇宙模型 | 1 | 39 | 唐明邦 | 2013.05 |
332 | 毛澤東與中國哲學傳統 | 1 | 3.05 | 唐明邦 | 2013.05 |
333 |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民族性探源 | 1 | 3.4 | 唐明邦 | 2013.05 |
334 | 司褚喵與史記 | 1 | 0.65 | 唐明邦 | 2013.05 |
335 | 再鑄民族魂——中國倫理文化的诠釋和重建 | 1 | 10.8 | 唐明邦 | 2013.05 |
336 | 文明之源——論廣泛意義上的宗教 | 1 | 9.8 | 唐明邦 | 2013.05 |
337 | 易書小語 | 1 | 22 | 唐明邦 | 2013.05 |
338 | 孫子兵法新注 | 1 | 0.58 | 唐明邦 | 2013.05 |
339 | 中國古代經濟史概論 | 1 | 1.15 | 唐明邦 | 2013.05 |
340 |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 | 1 | 1.1 | 唐明邦 | 2013.05 |
341 | 張子正蒙注 | 1 | 1.24 | 唐明邦 | 2013.05 |
342 | 黃宗羲全集 | 1 | 5.6 | 唐明邦 | 2013.05 |
343 | 新工具 | 1 | 1.2 | 唐明邦 | 2013.05 |
344 | 思問錄俟解 | 1 | 0.5 | 唐明邦 | 2013.05 |
345 | 六經責我開生面——王船山倫理思想研究 | 1 | 6.3 | 唐明邦 | 2013.05 |
346 | 中國古代政治觀的批判總結 | 1 | 5.3 | 唐明邦 | 2013.05 |
347 | 宗教社會學 | 1 | 2.35 | 唐明邦 | 2013.05 |
348 | 論民族文化 | 1 | 4.35 | 唐明邦 | 2013.05 |
349 | 勵耘書屋問學記 | 1 | 0.78 | 唐明邦 | 2013.05 |
350 | 傳習錄 | 1 | 7.5 | 唐明邦 | 2013.05 |
351 | 中國曆史綱要 | 1 | 22 | 唐明邦 | 2013.05 |
352 | 中國的神秘文化 | 1 | 6.2 | 唐明邦 | 2013.05 |
353 | 中國哲學史論文集 | 1 | 0.6 | 唐明邦 | 2013.05 |
354 | 南海康先生口說 | 1 | 1 | 唐明邦 | 2013.05 |
355 | 四庫提要辨證 | 4 | 7.65 | 唐明邦 | 2013.05 |
356 | 稷下學史 | 1 | 7.9 | 唐明邦 | 2013.05 |
357 | 郭沫若集外序跋集 | 1 | 1.2 | 唐明邦 | 2013.05 |
358 | 明清徽商資料選編 | 1 | 4.38 | 唐明邦 | 2013.05 |
359 | 十五十六世紀東西方曆史初學集 | 1 | 2.4 | 唐明邦 | 2013.05 |
360 | 王安石 | 1 | 0.55 | 唐明邦 | 2013.05 |
361 | 皮子文? | 1 | 0.46 | 唐明邦 | 2013.05 |
362 | 孫膑兵法 | 1 | 0.45 | 唐明邦 | 2013.05 |
363 | 勸善成仙——道教生命倫理 | 1 | 6.9 | 唐明邦 | 2013.05 |
364 | 中國現代資産階級哲學資料選編 | 1 | 唐明邦 | 2013.05 | |
365 | 簡明中國哲學史 | 1 | 0.83 | 唐明邦 | 2013.05 |
366 | 貢嘎活佛 | 1 | 32 | 唐明邦 | 2013.05 |
367 | 中國預測學史稿 | 1 | 港币100 | 唐明邦 | 2013.05 |
368 | 鐘呂傅道集 | 1 | 唐明邦 | 2013.05 | |
369 | 船山哲學引論 | 1 | 11.5 | 唐明邦 | 2013.05 |
370 | 香港的文化 | 1 | 17 | 唐明邦 | 2013.05 |
371 | 老莊新論 | 1 | 5.5 | 唐明邦 | 2013.05 |
372 |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 1 | 1.65 | 唐明邦 | 2013.05 |
373 |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 | 1 | 1.15 | 唐明邦 | 2013.05 |
374 | 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适 | 1 | 23.5 | 唐明邦 | 2013.05 |
375 | 湖北曆史人物辭典 | 1 | 4.6 | 唐明邦 | 2013.05 |
376 | 白話尚書 | 1 | 5.5 | 唐明邦 | 2013.05 |
377 | 道家文化研究 | 1 | 22.8 | 唐明邦 | 2013.05 |
378 | 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 | 1 | 14 | 唐明邦 | 2013.05 |
379 | 保國寺 | 1 | 唐明邦 | 2013.05 | |
380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注解 | 1 | 唐明邦 | 2013.05 | |
381 | 隋唐佛教史稿 | 1 | 1.15 | 唐明邦 | 2013.05 |
382 |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 1 | 6.5 | 唐明邦 | 2013.05 |
383 | 四書章句集注 | 1函6本 | 唐明邦 | 2013.05 | |
384 | 四書箋解 | 4 | 唐明邦 | 2013.05 | |
385 |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 1 | 1.80 | 唐明邦 | 5.1 |
386 | 《中國哲學史新編》(一、二、三、四) | 4 | 10.85 | 唐明邦 | 5.1 |
387 | 《甲骨占蔔源流探索》 | 1 | 32.00 | 唐明邦 | 5.1 |
388 | 《易經的智慧》 | 1 | 49.00 | 唐明邦 | 5.1 |
389 | 《周易六十四卦淺解》 | 1 | 46.80 | 唐明邦 | 5.1 |
390 | 《易經大傳新解》 | 1 | 48.00 | 唐明邦 | 5.1 |
391 | 《諸子學刊》(第一輯) | 1 | 88.00 | 唐明邦 | 5.1 |
392 | 《北京大學百年國學精粹》(哲學卷) | 1 | 68.00 | 唐明邦 | 5.1 |
393 | 《甲骨金文與古史新探》 | 1 | 45.00 | 唐明邦 | 5.1 |
394 | 《華岩寺志》 | 1 | 唐明邦 | 5.1 | |
395 | 《中國哲學發展史》 | 1 | 6.70 | 唐明邦 | 5.1 |
396 | 《中國哲學研究》 | 1 | 17.34 | 唐明邦 | 5.1 |
397 | 《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中、下) | 3 | 6.00 | 唐明邦 | 5.1 |
398 | 《明清啟蒙學術流變》 | 1 | 28.00 | 唐明邦 | 5.1 |
399 | 《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 1 | 10.70 | 唐明邦 | 5.1 |
400 | 《中國哲學史簡編》 | 1 | 0.96 | 唐明邦 | 5.1 |
401 | 《論衡選》 | 1 | 0.55 | 唐明邦 | 5.1 |
402 | 《中國古代思想史》 | 1 | 0.74 | 唐明邦 | 5.1 |
403 | 《中國哲學史》(上、下) | 2 | 5.40 | 唐明邦 | 5.1 |
404 | 《周易外傳》 | 1 | 1.10 | 唐明邦 | 5.1 |
405 | 《章太炎思想研究》 | 1 | 3.80 | 唐明邦 | 5.1 |
406 | 《中國哲學發展史》(隋唐) | 1 | 18.20 | 唐明邦 | 5.1 |
407 | 《中國哲學史》(一、二、三、四) | 4 | 3.13 | 唐明邦 | 5.1 |
408 | 《菩提道次第廣論》 | 1 | 唐明邦 | 5.1 | |
409 | 《邏輯思維的辯證法》 | 1 | 30.00 | 唐明邦 | 5.1 |
410 | 《道教學》 | 3 | 26.00 | 唐明邦 | 5.1 |
411 | 《歸元禅寺志》 | 1 | 唐明邦 | 5.1 | |
412 | 《道教史》 | 1 | 3.05 | 唐明邦 | 5.1 |
413 | 《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 | 1 | 5.90 | 唐明邦 | 5.1 |
414 | 《熊十力與新儒家哲學》 | 1 | 150台币 | 唐明邦 | 5.1 |
415 | 《世說新語》(上、下) | 2 | 3.95 | 唐明邦 | 5.1 |
416 | 《儒學與工商文明》 | 1 | 29.00 | 唐明邦 | 5.1 |
417 | 《儒學與世界和平及社會和諧》 | 1 | 29.00 | 唐明邦 | 5.1 |
418 |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 | 1 | 29.80 | 唐明邦 | 5.1 |
419 | 《儒學與道德建設》 | 1 | 29.00 | 唐明邦 | 5.1 |
420 | 《三松堂自序》 | 1 | 1.70 | 唐明邦 | 5.1 |
421 | 《三松堂學術文集》 | 1 | 3.40 | 唐明邦 | 5.1 |
422 | 《中國哲學史論》 | 1 | 1.70 | 唐明邦 | 5.1 |
423 | 《道家通論——道家、道家、仙學》 | 1 | 38.00 | 唐明邦 | 5.1 |
424 | 《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 | 1 | 30.00 | 唐明邦 | 5.1 |
425 | 《中國老學史》 | 1 | 26.00 | 唐明邦 | 5.1 |
426 | 《宋明理學史》 | 1 | 2.90 | 唐明邦 | 5.1 |
427 | 《中國哲學通史》(一、二、三) | 2 | 14.10 | 唐明邦 | 5.1 |
428 | 《中國文化概論》 | 1 | 10.00 | 唐明邦 | 5.1 |
429 | 《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錄》 | 1 | 1.45 | 唐明邦 | 5.1 |
430 | 《中國哲學史》(上、下) | 2 | 3.10 | 唐明邦 | 5.1 |
431 | 《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 | 1 | 2.45 | 唐明邦 | 5.1 |
432 | 《中國莊學史》 | 1 | 40.00 | 唐明邦 | 5.1 |
433 | 《二十世紀中國莊學》 | 1 | 30.00 | 唐明邦 | 5.1 |
434 | 《道教文化鈎沉》 | 1 | 30.00 | 唐明邦 | 5.1 |
435 | 《錢穆評傳》 | 1 | 17.15 | 唐明邦 | 5.1 |
436 | 《中國哲學簡史》 | 1 | 2.40 | 唐明邦 | 5.1 |
437 | 《帛書老子校注析》 | 1 | 510台币 | 唐明邦 | 5.1 |
438 | 《道教學探索》 | 1 | 唐明邦 | 5.1 | |
439 | 《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 | 1 | 6.50 | 唐明邦 | 5.1 |
440 | 《二十世紀中國老學》 | 1 | 28.30 | 唐明邦 | 5.1 |
441 |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三輯) | 1 | 36.00 | 唐明邦 | 5.1 |
442 | 《春秋左傳注》(一、三、四) | 3 | 6.90 | 唐明邦 | 5.1 |
443 | 《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一、三) | 2 | 54.50 | 唐明邦 | 5.1 |
444 | 《中國哲學史教學資料選輯》(上) | 1 | 1.95 | 唐明邦 | 5.1 |
445 | 《莊子集釋》(一、四) | 2 | 5.10 | 唐明邦 | 5.1 |
446 | 《中國史綱要》(二、四) | 2 | 1.37 | 唐明邦 | 5.1 |
447 | 《中國哲學思想史》(上) | 1 | 唐明邦 | 5.1 | |
448 | 《墨子研究論叢》(一) | 1 | 9.50 | 唐明邦 | 5.1 |
449 | 《道教》(第一、三卷) | 2 | 9.90 | 唐明邦 | 5.1 |
450 | 《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 | 1 | 18.00 | 唐明邦 | 5.1 |
451 | 《經驗主義的孔子道德思想及曆史演變》 | 1 | 14.00 | 唐明邦 | 5.1 |
452 | 《董學探微》 | 1 | 7.70 | 唐明邦 | 5.1 |
453 | 《老子故裡話老子》(二、三、五、九) | 4 | 27.50 | 唐明邦 | 5.1 |
454 | 《法句經》 | 1 | 唐明邦 | 5.1 | |
455 | 《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新論》 | 1 | 14.20 | 唐明邦 | 5.1 |
456 | 《楊昌濟文集》 | 1 | 1.70 | 唐明邦 | 5.1 |
457 | 《金瓶梅考證》 | 1 | 1.10 | 唐明邦 | 5.1 |
458 | 《八十年來》 | 1 | 0.66 | 唐明邦 | 5.1 |
459 | 《焦氏易通》 | 1 | 400台币 | 唐明邦 | 5.1 |
460 | 《吳晗史學論著選集》 | 1 | 3.60 | 唐明邦 | 5.1 |
461 | 《大道》 | 1 | 10.45 | 唐明邦 | 5.1 |
462 | 《侯外廬史學論文選集》(上、下) | 2 | 9.50 | 唐明邦 | 5.1 |
463 | 《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 | 1 | 唐明邦 | 5.1 | |
464 | 《中國禅學》(二) | 1 | 65.00 | 唐明邦 | 5.1 |
465 | 《道德經講義》 | 1 | 唐明邦 | 5.1 | |
466 | 《人文論叢》(1998、1999年卷) | 1 | 67.00 | 唐明邦 | 5.1 |
467 | 《道教神仙信仰研究》(上、下) | 2 | 960台币 | 唐明邦 | 5.1 |
468 | 《周易通演》 | 1 | 20 | 唐明邦 | 5.1 |
469 | 《道教學探索》(第三号) | 1 | 唐明邦 | 5.1 | |
470 | 《道教戒律學》(上、下) | 2 | 55 | 唐明邦 | 5.1 |
471 | 《略-評朱熹》 | 1 | 0.15 | 唐明邦 | 5.1 |
472 | 《曾國潘全集》 | 1 | 4.5 | 唐明邦 | 5.1 |
473 | 《大同書》 | 1 | 1.24 | 唐明邦 | 5.1 |
474 | 《先秦倫理學論概》 | 1 | 1.1 | 唐明邦 | 5.1 |
475 | 《中國數術結構》 | 1 | 12.00 | 唐明邦 | 5.1 |
476 | 《李光地傳論》 | 1 | 5.00 | 唐明邦 | 5.1 |
477 | 《方以智哲學思想研究》 | 1 | 2.10 | 唐明邦 | 5.1 |
478 | 《中國哲學史文稿》 | 1 | 唐明邦 | 5.1 | |
479 | 《孔子家語疏證》 | 1 | 2.10 | 唐明邦 | 5.1 |
480 | 《氣道》 | 1 | 19.80 | 唐明邦 | 5.1 |
481 | 《中國哲學對于歐洲的影響》 | 1 | 2.85 | 唐明邦 | 5.1 |
482 | 《孔丘教育思想批評》 | 1 | 0.25 | 唐明邦 | 5.1 |
483 | 《論孔丘》 | 1 | 0.31 | 唐明邦 | 5.1 |
484 | 《王夫之哲學著作選注》 | 1 | 0.73 | 唐明邦 | 5.1 |
485 | 《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 | 1 | 1.90 | 唐明邦 | 5.1 |
486 | 《中國傳統哲學價值論》 | 1 | 7.95 | 唐明邦 | 5.1 |
487 |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第一、八冊) | 2 | 2.40 | 唐明邦 | 5.1 |
488 | 《燕國論學集》 | 1 | 1.95 | 唐明邦 | 5.1 |
489 | 《章法學概論》 | 1 | 4.20 | 唐明邦 | 5.1 |
490 | 《因明述要》 | 1 | 0.48 | 唐明邦 | 5.1 |
491 | 《王充》 | 1 | 0.14 | 唐明邦 | 5.1 |
492 | 《譚嗣同哲學思想》 | 1 | 0.17 | 唐明邦 | 5.1 |
493 | 《譚嗣同——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 | 1 | 0.20 | 唐明邦 | 5.1 |
494 | 《人與自然的對話——觀察與實驗》 | 1 | 3.60 | 唐明邦 | 5.1 |
495 | 《< 呂氏春秋>與< 淮南子>思想研究》 | 1 | 3.15 | 唐明邦 | 5.1 |
496 | 《黃侃論學雜著》 | 1 | 2.20 | 唐明邦 | 5.1 |
497 |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 | 1 | 1.35 | 唐明邦 | 5.1 |
498 | 《結構主義》 | 1 | 0.85 | 唐明邦 | 5.1 |
499 |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 1 | 唐明邦 | 5.1 | |
500 | 《黃梅四祖寺與中國禅宗》 | 1 | 45.00 | 唐明邦 | 5.1 |
501 | 《諸子學志》 | 1 | 唐明邦 | 5.1 | |
502 | 《心經的人生智慧》 | 1 | 14.80 | 唐明邦 | 5.1 |
503 |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 | 1 | 4.00 | 唐明邦 | 5.1 |
504 | 《習學記言序目》 | 1 | 2.30 | 唐明邦 | 5.1 |
505 | 《文史述林》 | 1 | 2.00 | 唐明邦 | 5.1 |
506 |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上、下) | 2 | 3.80 | 唐明邦 | 5.1 |
507 | 《華岩雜錄》 | 1 | 18.00 | 唐明邦 | 5.1 |
508 | 《山海經新探》 | 1 | 2.40 | 唐明邦 | 5.1 |
509 | 《山海經校注》 | 1 | 2.40 | 唐明邦 | 5.1 |
510 | 《悲劇哲學家尼采》 | 1 | 3.55 | 唐明邦 | 5.1 |
511 | 《女性文字與女性社會》 | 1 | 35.00 | 唐明邦 | 5.1 |
512 | 《雲南少數民族哲學社會思想資料選輯》 | 1 | 唐明邦 | 5.1 | |
513 | 《中國哲學史》 | 1 | 唐明邦 | 5.1 | |
514 | 《民族經濟學》 | 1 | 3.50 | 唐明邦 | 5.1 |
515 | 《廖平與近代經學》 | 1 | 0.70 | 唐明邦 | 5.1 |
516 | 《吹沙紀成》 | 1 | 20.50 | 唐明邦 | 5.1 |
517 | 《新易诠辭》 | 1 | 18.10 | 唐明邦 | 5.1 |
518 | 《宋元時期的老學與理學》 | 1 | 18.00 | 唐明邦 | 5.1 |
519 | 《中國非儒倫理文化》 | 1 | 18.00 | 唐明邦 | 5.1 |
520 | 《圓明文集》 | 1 | 唐明邦 | 5.1 | |
521 | 《中國莊學史》 | 1 | 33.50 | 唐明邦 | 5.1 |
522 | 《王船山學術思想讨論集》 | 1 | 3.50 | 唐明邦 | 5.1 |
523 | 《周易與日月崇拜》 | 1 | 24.80 | 唐明邦 | 5.1 |
524 | 《吳虞集》 | 1 | 2.40 | 唐明邦 | 5.1 |
525 | 《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 | 1 | 14.00 | 唐明邦 | 5.1 |
526 | 《中國邏輯史資料選》 | 1 | 2.40 | 唐明邦 | 5.1 |
527 | 《程颢程頤理學思想研究》 | 1 | 4.70 | 唐明邦 | 5.1 |
528 | 《道家道家與中國古代政治》 | 1 | 30.00 | 唐明邦 | 5.1 |
529 | 《先秦諸子初探》 | 1 | 1.90 | 唐明邦 | 5.1 |
530 | 《黃檗禅哲學思想研究》 | 1 | 21.00 | 唐明邦 | 5.1 |
531 | 《道家思想與佛教》 | 1 | 20.00 | 唐明邦 | 5.1 |
532 | 《< 周易參同契>研究》 | 1 | 20.00 | 唐明邦 | 5.1 |
533 | 《列仙傳全譯/續仙傳全譯》 | 1 | 14.80 | 唐明邦 | 5.1 |
534 | 《武當道教史略》 | 1 | 15.00 | 唐明邦 | 5.1 |
535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 | 1 | 5.80 | 唐明邦 | 5.1 |
536 | 《禅學與玄學》 | 1 | 5.40 | 唐明邦 | 5.1 |
537 | 《禅學與詩學》 | 1 | 6.00 | 唐明邦 | 5.1 |
538 | 《禅與藝術》 | 1 | 5.10 | 唐明邦 | 5.1 |
539 | 《禅與老莊》 | 1 | 6.00 | 唐明邦 | 5.1 |
540 | 《禅學與儒學》 | 1 | 5.20 | 唐明邦 | 5.1 |
541 | 《從西方哲學到禅佛教》 | 1 | 7.30 | 唐明邦 | 5.1 |
542 | 《太虛大師前傳》 | 1 | 5.12 | 唐明邦 | 5.1 |
543 | 《陳修齋先生紀念文集》 | 1 | 10.60 | 唐明邦 | 5.1 |
544 | 《貞觀政要》 | 1 | 1.20 | 唐明邦 | 5.1 |
545 | 《中國古代史學家傳記選注》 | 1 | 1.35 | 唐明邦 | 5.1 |
546 | 《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争辯之研究》 | 1 | 9.00 | 唐明邦 | 5.1 |
547 | 《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一) | 1 | 7.30 | 唐明邦 | 5.1 |
548 | 《台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 | 1 | 1.00 | 唐明邦 | 5.1 |
549 | 《方以智年譜》 | 1 | 1.10 | 唐明邦 | 5.1 |
550 | 《道家文化研究》 | 1 | 24.00 | 唐明邦 | 5.1 |
551 | 《廖平學術論著選集》(一) | 1 | 7.38 | 唐明邦 | 5.1 |
552 | 《禅宗與中國文化》 | 1 | 2.45 | 唐明邦 | 5.1 |
553 | 《南宋金元道家文學研究》 | 1 | 22.00 | 唐明邦 | 5.1 |
554 | 《英國哲學史》 | 1 | 8.10 | 唐明邦 | 5.1 |
555 | 《特權論》 | 1 | 26.50 | 唐明邦 | 5.1 |
556 | 《中國古代數學的世界冠軍》 | 1 | 0.60 | 唐明邦 | 5.1 |
557 | 《南腔北調集》 | 1 | 0.42 | 唐明邦 | 5.1 |
558 | 《熱風》 | 1 | 唐明邦 | 5.1 | |
559 | 《魯迅的生平及雜文》 | 1 | 0.24 | 唐明邦 | 5.1 |
560 | 《易書小語》(二) | 1 | 380台币 | 唐明邦 | 5.1 |
561 | 《新儒學分配論》 | 1 | 唐明邦 | 5.1 | |
562 | 《段正元語要》 | 1 | 38.00 | 唐明邦 | 5.1 |
563 | 《人文思想叢書》 | 4 | 唐明邦 | 5.1 | |
564 | 《政法學》 | 1 | 700新台币 | 唐明邦 | 5.1 |
565 | 《恒道》 | 1 | 19.8 | 唐明邦 | 5.1 |
566 | 《周秦勢論研究》 | 1 | 12.5 | 唐明邦 | 5.1 |
567 | 《< 淨明忠孝全書>研究》 | 1 | 28.00 | 唐明邦 | 5.1 |
568 | 《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 | 1 | 30.00 | 唐明邦 | 5.1 |
569 | 《黃宗羲論》 | 1 | 4.65 | 唐明邦 | 5.1 |
570 | 《聞一多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選》 | 1 | 28.50 | 唐明邦 | 5.1 |
571 | 《道家文化尋根》 | 1 | 28.00 | 唐明邦 |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