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長李佃來教授為本科生上形勢與政策課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4-19
2019年4月11日下午,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李佃來教授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以“馬克思與中國”為主題,給學院2017和2018級本科生帶來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形勢與政策課。
李佃來教授首先以“為什麼要用一個德國人所創造的理論指導中國”發問,引起了在座同學的好奇與思考,然後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影響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了詳細分析。革命年代,在山河破碎、國難民危的曆史關口,在無數仁人志士努力探索救亡圖存之法卻相繼失敗的窘迫境地,正是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才撥雲見日般地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的征程;新中國成立後、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道路在根據馬克思主義進行設計的時候,它解決的最關鍵問題之一就是确認平等這一社會價值取向;改革開放後,馬克思主義對我國以市場化轉型為核心特征的社會變革産生了深刻影響。
李佃來教授還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指導作用,并将西方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對比,指出西方理論的幾點不足之處:一是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個體與群體、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二是西方理論缺少“曆史”的分析視角,而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實質性的曆史理論;三是西方理論停留于“以物質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而馬克思主義則上升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思想界面,這為理解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把握“美好生活”的内涵具有重大意義。
李佃來教授最後提醒大家要辯證地看待馬克思的觀點,馬克思的共産主義理論是建立在生産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在貧窮的情況下建不成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他還提到馬克思所講的平等并不是人人都吃大鍋飯式的平等,“人類社會”是一個具有寬廣解釋力的概念,它既超越于市場化的社會,同時也容納後者的積極要素。
兩節課的授課時間轉瞬即逝,李佃來教授在有限的時間内以獨特的視角對馬克思與中國的關系進行了深度剖析,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文字:鄭守靜 圖片:周俊先)
文章來源:beat365体育官网團委學生會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