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陳望衡 |
|
|
性别:男 |
|
|
職稱:教授(二級) |
|
|
是否在職:是 |
|
|
所在學科:美學 |
|
|
郵箱地址:whchen@whu.edu.cn |
簡 介 |
1943年9月生,湖南邵陽人,大阪大學文學博士,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二級),BEAT365唯一官网城市設計學院特聘教授,美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優秀專家,國際應用美學研究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副主席,亞洲藝術學會副會長。1974-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編輯、編輯室主任;1980年,出席中國第一屆美學大會(昆明);1981年,創辦《美育》雜志;1985-1989年,任湖南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求索》副主編、湖南社會科學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所長;1989-1994年,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哲學系教授、浙江大學美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學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學報副主編。1994年調入BEAT365唯一官网至今。曾為德國特裡爾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應邀在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園高級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北京大學、大阪大學、首爾大學等名校做過講座。著有《中國古典美學史》《當代美學原理》《環境美學》《文明前的“文明”》《CHINESE ENVIRONMENT AESTHETICS》《CHiNESE BRONZES—FEROCIOUS BEAUTY》等著作四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數百篇。三次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研究》,目前正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生态文明美學研究》,為項目首席科學家。《文明前的“文明”》《中國美學史》《中國環境美學》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外譯項目。有《中國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等多篇論文節選進入中國高考語文試卷。學界譽為“中國境界本體論美學首創者”“中國環境美學開拓者”“中國古典美學研究領軍人物”,美國《世界日報》譽為“中國美學界翹楚”。 |
|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
一、美學本體論:創“境界本體”論。陳望衡的《當代美學原理》整合中西美學,構建了一個以“境界”為本體的美學體系,學界評價陳望衡為“境界本體論美學的首創者”。 二、中國美學史:陳望衡的《中國古典美學史》《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和《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等四部著作貫通自史前至當代萬餘年的中國美學史,學界評論陳望衡是憑個人之力打通上萬年中國美學史的第一人。陳望衡概括出中國古典美學體系:以“意象”為基本範疇的審美本體論系統;以“味”為核心範疇的審美體驗論系統;以“妙”為主要範疇的審美品評論系統;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創作系統。學界評價陳望衡為 “中國美學史研究的領軍人物”。《文明前的“文明”》獲得第八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20年,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華史前期審美意識研究”的最終成果)。 三、環境美學:陳望衡的《環境美學》是中國第一部有體系的環境美學理論專著;《Chines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英國勞君裡奇出版社,2015)是中國人寫的首部在國外出版的環境美學研究專著。《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寫入辭條。世界生态倫理學權威霍爾姆斯•羅爾斯頓教授在為此書寫的評價中說:“陳望衡清晰地诠釋了中國人如何在富有創造力的動态系統中與自然相互生成,共築美麗家園……該著的亮點是讓我們認識和了解中國人長期以來對和諧美及整體美的追求,這也許是全球環境美學的未來。” 《鄱陽湖學刊》2017年第4期以《國外學者評陳望衡的〈中國環境美學〉》為題發表四篇外國學者的書評。在環境美學方面,陳望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樂居是環境審美的最高層次”,“生活(居)是環境美學的主題”,“家園感是環境美的本質”,“将工程做成景觀”,“未來農業讓人類更幸福”,“生态文明美學”,“樸素美是生态文明時代标志性的美”,“生态園林主義”,“契約和諧(劃界和諧)”等。這些理念特别是“樂居”理念受到諸多方面重視。2012年高考語文試卷(遼甯卷)将陳望衡的《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作為閱讀題材料。陳望衡還主編中國首套“環境美學譯叢”。因此,陳望衡被譽為“中國環境美學的重要開拓者”。目前,已經将環境美學研究拓展成生态文明美學研究。 其他方面,陳望衡2000年出版了由他主編的《藝術設計美學》,這是國内第一部藝術設計美學著作; 1992年出版了由他主編的《科技美學原理》,這是國内最早的科技美學著作之一。因此,學界認為陳望衡也是中國藝術設計美學、科技美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目前已經有《中國環境美學》《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等書已經譯為英文在國外出版,并有《文明前的“文明”》《中國美學史》即将譯為英文。陳望衡的志向是讓中國美學走向世界。 |
|
開設課程 |
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美學史原著選讀、環境美學、景觀美學、中國古代設計學原著選讀 |
|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
一、境内出版 個人著作 1、《藝苑談美》,重慶出版社,1985。 2、《美學王國探秘》,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 3、《藝術創作之謎》,紅旗出版社,1989。 4、《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1991。 5、《心靈的沖突與和諧——倫理與審美》,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6、《山水美與心理學》,(收入《山水美論》合訂本)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 7、《龍騰鳳翥》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 8、《占筮與哲理——周易蘊玄機》,雲南人民出版社(系從香港中華書局購得版權),1997。 9、《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0、《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11、《玄妙的太和之道——中國古代哲人的境界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12、《詭異奇美——中國古代青銅藝術鑒賞》上海美術出版社(系《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增訂本),2002。 13、《當代美學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 14、《境外談美》,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 15、《中國美學史》,人民出版社,2005。 16、《交遊風月》,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6。 17、《妩媚山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18、《當代美學原理》(“陳望衡美學六種”之一,系人民出版社本重印),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 19、《中國古典美學史》[上、中、下三卷] ,(“陳望衡美學六種”之一,系湖南教育版的增訂本),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 20、《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陳望衡美學六種”之一,系湖南教育版的重印),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 21、《藝術創作美學》(“陳望衡美學六種”之一,系《藝術創作之謎》改名),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 22、《審美倫理學引論》(“陳望衡美學六種”之一,系《心靈的沖突與和諧——倫理與審美》改名),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 23、《環境美學》(“陳望衡美學六種”之一),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 24、《中國古典美學二十一講》,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5、《道的啟示——老子的智慧真谛》,複旦大學出版社(系從新加坡亞太圖書公司購得版權),2007。 26、《論語的啟示》,複旦大學出版社(系從新加坡亞太圖書公司購得版權),2007。 27、《聆聽天籁》,山東友誼出版社,2008。 28、《越中名士文化論》,人民出版社,2010。 29、《周易玄機》,東方出版社,2011。 30、《美在境界》,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4。 31、《我們的家園:環境美學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32、《春風詞客:相忘于江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33、《比較美學二輯•中西美學比較》,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6。 34、《陳望衡的美學世界》(邵陽文庫之一),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35、《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 36、《周易精解》,人民出版社,2019。 37、《唐代氣象——唐代審美意識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 合著(不是全部) 1、《藝術美》(與張涵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黑格爾美學論稿》(與李丕顯合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
境外出版 中文著作 1、《占筮與哲理——周易蘊玄機》,[香港]中華書局,1993。 2、《命運與密碼:奇特的易經哲理》,[台灣]風雷時代出版社(香港版《占筮與哲理——周易蘊玄機》改名),1995。 3、《天地入沉吟》, [新加坡]熱帶出版社,1995。 4、《中國古典美學史》(上、中、下三卷), [台灣]華正書局有限公司(系從湖南教育獲得版權),2001。 5、《道的啟示——老子的智慧真谛》,[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05。 6、《論語的啟示》,[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 2005。 7、《孔子的故事》,[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01。 8、《孔子,中華文化之光》,[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 2009。
英文著作 1.CHINESE BRONZES : Ferocious Beauty .[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01。 2.CONFUCIUS Life of Great Humanist .[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01。 3.The Tao in Inspiration, Essence of lao Zi’s Wisdom.[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01。 4.Confucius ,Best Selections From the Analects.[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 2006。 5. Inspiration fromConfucius: Best Selections from the Analects.[新加坡]亞太圖書有限公司,2006. 6. Chines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英] Routledge Press,2015。
外文論文 1.Comparative Concepts of Natural Beauty.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edited by Liyuan Zhu and H. Gene Blocker,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New York, 1995. 2.The Essence of Aesthetics.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edited by Liyuan Zhu and H. Gene Blocker,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New York, 1995. 3.美學如何從歐洲經日本傳入中國.(日文)《立命館大學學報》Vol. 6, 2006. 4.日僧空海對中國美學的獨特貢獻.(日文)《美學研究》Vol.6,2008. 5.Japanese Monk Konghai’s Unique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s and Art Science, Vol. 3, 2009. 6.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Home”: The Reflection of Chinese City Urbanization. The Journal of Asian Arts and Aesthetics,Vol. 2, 2009. 7.The Contemporary 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Journal of Asian Arts and Aesthetics,Vol. 3, 2010. 8. Die Asthetik der Chinesischen Palastarchitektur.(德文)China in Schloss und Garten,ISBN:978-3-942422-21-5.2010. 9.The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in Ancient Chin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ories of Art/Design and Aesthetics Papers, ISBN:978-605-4483-11-2.2012. 10.從《闵老子茶》看張岱的茶學思想.(韓文)《禮茶文化研究》,12.ISSN: 2093-3460.2013. 11.Ecological Landscapism on the Horizon:IntroducingWilderness into Human Landscape,Journal of Scottish Though. volume 9.Aberdeen University Press.2017. 部分中文論文: 1、《生态文明美——當代環境審美的新形态》,光明日報,2015,7,15。 2、《論中國美學史的核心與邊界問題》,河北學刊,2015,11,(人大複印)。 3、《再論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學術月刊,2015,11,(人大複印)。 4、《中國美學的國家意識》,文學評論,2016,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詳摘)。 5、《中華美學之魂——為中華美學釋名》,人民日報,2016,12,19,(新華文摘,全摘)。 6、《華嚴經對中華審美意識建構的意義》,西北師大學報,2016,3,(新華文摘,簡摘)。 7、《中國美學的家國意識》,文學評論,2017,5。 8、《生态文明美學初論》,南京林大學報,2017,1,(人大複印)。 9、《順天 富民 樂居——管子的環境美學思想》,西南大學學報,2017,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簡摘)。 10、《中國古代環境美學思想體系論綱》,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2019年第二期。 11、《中國古代環境美學思想的當代轉化》,新華文摘,2019年第11期。 12、《大漢帝國的壯麗贊歌——張衡<二京賦>主題辯》,人文雜志,2019年第四期。 13、《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光明日報,2019,6,24。 14、《中國古代環境觀念中的國家意識》,社會科學戰線,2020年第六期。 15、《中華美學的唐詩品格》,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2020年第四期。 |
16、《<黃帝内經>中的生命美學思想》,湖南社會科學,2021年第一期。 |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
1、1992,科技美學基本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2、1996,意象及中西美學本體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3、1997,基督教在中國東南沿海農村,美國福特基金 4、2003,環境美學基本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5、2009,中華史前期審美意識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6、2011,中國審美意識通史研究(唐代),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7、2012,中國環境美學,國家社科基金外譯項目 8、2012,環境美學談,教育部通俗讀物項目 9、2013,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 10、2020,生态文明美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
|
社會兼職 |
國際學術兼職 1、 國際應用美學研究學會國際咨詢委會[The Institute Advisory Council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pplied Aesthetics ]副主席(2002-) 2、 亞洲藝術學會副主席(2008-) 3、美國美學學會特約外籍會員(1990-) 4、《現象學美學》雜志編委(2004-) 5、《美學之路》雜志編委(2004-) 國内學術兼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9-) 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曾經,多屆) 湖北省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曾經) 浙江省作協理事(曾經) 湖南省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曾經) |
|
獲獎情況 |
1、《環境美學》,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7,第五屆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藝術類,一等獎空缺),2009。 2、《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學術月刊》,2010,7,第六屆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2013。 3、《文明前的“文明”》,人民出版社,2018,第八屆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一等獎,2020。 省市獎 1、《簡論自然美》,《求索》,1981,2,湖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1981。 2、《美學王國探秘》,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9,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0。 3、《山水美與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為《山水美論》套裝書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3-1996。 4、《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湖南省第五屆優秀圖書獎二等獎,2000。 5、《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圖書獎三等獎,2001。 6、《城市——我們的家》載《光明日報》2008,12,11,湖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 7、《關于重慶城市建設的建議》,2009―2011年度重慶市人民建議獎三等獎。
省廳級獎 1、論文《中國傳統倫理審美諧和論》,《中國社會科學》,1989,5,浙江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0。 2、專著《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1991,浙江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