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姜錫潤 | |
性别:男 | ||
職稱:榮休教授 | ||
是否在職:是 | ||
所在學科: | ||
電話:68762667 | ||
郵箱地址:xrjiang68@126.com |
簡 介 |
姜錫潤教授簡介 姜錫潤 男,1955年12月出生于湖北武穴市。1973-1977年下放知青,曾任湖北武穴市下馮黨總支副書記。1978年至今,在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學習和執教。1988年畢業于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先後獲哲學學士(1982.5)、哲學碩士(1985.3)、哲學博士學位(1989.10)。1987年任講師,1991年任副教授,現任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北省哲學學會理事、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理事。 國家重點學科(1987-)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主講教師,具有22年的教學經驗,已為本科生講授課程4門,為研究生已講授課程7門,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加者或子項目主持人,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8個,已出版《論認識主體結構》專著1部,主編《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哲學自學考試大綱》1本,參編《當代哲學前沿問題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論域》等著作5部,執行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2~2005》4輯,已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譯文19篇。多次被評為BEAT365唯一官网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産黨員。 一、主講課程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本科生) 2. 社會認識論(本科生) 3. 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專題研究(研究生) 4. 馬克思主義人學專題研究(研究生) 5. 社會認識論專題研究(研究生) 6. 社會曆史哲學專題研究(研究生) 7. 曆史唯物主義專題研究(研究生) 8. 辯證唯物主義專題研究(研究生) 二、獲得的教學表彰 1. BEAT365唯一官网1989-1990年度優秀教師(1990)。 2. BEAT365唯一官网成人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5)。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被評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質課程(省教委1997)。 4.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被評為湖北省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優質課程(省教育廳2002)。 5.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被評為湖北省省級精品課程(省教育廳2004)。 6.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獲BEAT365唯一官网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3)。 7. BEAT365唯一官网2001-2002學年度優秀研究生導師(2002)。 8. BEAT365唯一官网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2004)。 三、主要承擔的科研項目 1.論認識主體結構(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主持人) 2.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八五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 3.世紀之交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 4.馬克思主義主義價值理論研究(教育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基地重大科研項目,主要參加者)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主持人) 6.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十五”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 四、主要著作 1.《論認識主體結構》(獨撰),《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1993年版(獲“BEAT365唯一官网第7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 2.《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2》(執行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3》(執行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4》(執行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5》(執行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五、主要論文 1.“Theme, Argument and Method of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 of Value”,Marxism 2000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 2.“當代實踐的主體性條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論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新世紀的價值沖突和人文精神”,《哲學動态》2002年第10期。 4.“‘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研究’的新探索”,《現代哲學》2003年第4期。 5.《羅莎·盧森堡的後資本主義社會概念》,《學術月刊》2006年第8期(《馬克思主義文摘》2006年第10期轉載)。 6.“羅莎.盧森堡堡關于‘社會主義還是野蠻狀态’的概念”,《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7.“關于‘德意志意識形态’中交往與交往形式研究”,《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2002年第4期。 8.“ 論社會轉型時期價值沖突的根源與價值觀重建”,《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2005年第2期。 9.“論思維方式的核心.特性.作用和當代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4),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價值──調控主客體相互轉化的因素”,《江漢論壇》1984年第10期(轉載于《哲學原理》1984.21)。 11.“試論認識和實踐的先後秩序及其優化”,《湖北社會科學》1987年第10期。 12.“論認識交往關系的要素、形式和功能”,《江漢論壇》1990年第7期(轉載于《哲學原理》1990.8,《新華文摘》1990.10)。 13.“論認識協調關系”,《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14.“論認識協作關系”,《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91年第5期。 15.“論認識占有關系”,《江海學刊》1991年第5期(轉載于《哲學原理》1991.12,《新華文摘》1991.12)68762667xrjiang68@126.com |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
開設課程 |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
社會兼職 |
獲獎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