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榮休教師  >  正文

師資隊伍

田文軍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10-18

姓名:田文軍
性别:男
職稱:榮休教授
是否在職:否
所在學科:
電話:
郵箱地址:1234@qq.com

簡 介

田文軍,男,生于1948年11月29日(農曆10月初9日),湖北省鶴峰縣人;1970年8月進入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學習;1973年12月畢業後作為研究生留校繼續學習,1975年10月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1984年報考BEAT365唯一官网研究生,1987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在日本創價大學文學部研修;曾擔任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系副主任,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等職務,現任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同時兼任中國現代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馮友蘭學術研究會理事。

學習期間,田文軍有幸得到過BEAT365唯一官网蕭萐父教授、李德永教授、唐明邦教授,北京大學張岱年教授、朱伯崑教授的指教,在日本研修期間又曾得到著名學者池田溫教授的指導。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教學與科研工作,使他在中國辯證法史、宋明哲學、馮友蘭哲學研究等方面獲得了多種認識成果,已出版的學術著作有:《馮友蘭與新理學》、《馮友蘭新理學研究》、《現代新儒家學案——馮友蘭學案》、《馮友蘭傳》、《中國辯證法史》等,并先後參與多種學術著作的編撰工作,在各類報刊發表近百篇學術論文。
他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海内學術界均具有一定影響。其《馮友蘭與新理學》、《馮友蘭新理學研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内較早形成的馮友蘭哲學研究成果之一。台灣的《書目季刊》評介《馮友蘭與新理學》一書時認為:“本書雖然成書在馮氏逝世之前,但作者所引用的資料已經幾乎包括了馮氏各階段的思想,并加以深入的探讨,對于今日吾人全面評價馮氏的哲學工作,應有相當的價值”。《武漢年鑒》也曾将此書作為武漢地區重要的學術成果加以介紹。

《馮友蘭新理學研究》一書增加了作者有關馮友蘭哲學方法研究的認識成果,不論内容還是篇幅與《馮友蘭與新理學》均有所不同。此書在武漢出版以後,《哲學研究》、《孔子研究》刊發過長篇評介文章,認為此書“将馮氏哲學置于劇烈的文化沖突和廣闊的曆史背景中辨析诠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對于馮氏哲學研究乃至整個現代哲學研究作出了難能可貴的探索和貢獻,對于清理中華民族理論思維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以及探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關系問題,具有啟迪新思的作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馮友蘭傳》,則是他近幾年來系統考察馮友蘭的人生之旅與哲思曆程的認識成果,學術界同仁認為此書在馮氏傳記類著述中屬“裡程碑式”的著作,光明日報社編輯出版的《書摘》雜志曾對該書内容進行摘介。他有關馮友蘭學術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諸如《馮友蘭文化類型說刍議》、《馮友蘭人生境界論評析》、《馮友蘭的中西文化觀》、《馮友蘭共相說勾沉》、《馮友蘭與文化保守主義》、《心河之水長流》等也曾為《新華文摘》、《文彙報》、《哲學動态》、光明日報社主辦的《文摘報》、《思想》(日本)等多種報刊論及或摘介,其中《馮友蘭人生境界論評析》一文曾獲得全國馮友蘭學術研究獎。在“馮學”研究方面的豐碩成果,已使他成為國内外較具影響的“馮學”研究者之一。

在中國傳統證思維的研究方面,以他為主要作者寫成了《中國辯證法史》一書,此書為目前國内研探中國傳統辯證思維較為系統的認識成果,得到了著名哲學史家蕭萐父教授的肯定。蕭教授認為這部書稿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導向,把思想史研究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按其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的鑰匙等觀點,剖判中國曆史上辯證思維的成果,注意到以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為圭臬,借鑒、綜合已有的研究論著而不盲從,自主權衡,取舍有方,在宏觀立論和微觀考史兩方面,都務求言之有據,力戒浮明”,從而使書稿“承先以啟後,有所開拓與創新”。在日本文化比較研究方面,他發表了《日本文化比較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我所看到的日本文化》以及《日韓學者對儒學的再評價》等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同樣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
“常念容陽秀美,難忘溇水情長”。他認為自己能從山清水秀的鶴峰,來到風景如畫的珞珈山,徜徉于學術的天地,是自己的幸運。因此,他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認同“莫貧于無學,莫孤于無友,莫苦于無識,莫賤于無守”的人生信念,追求生活的真實與恬淡。目前他除了承擔中國哲學史、中國倫理思想史方向的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外,還參與并獨立承擔着多項國家人文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科研課題,繼續着自己的“書田”耕耘生活,以期對國家民族的學術文化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開設課程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個人代表性著作目錄

①《馮友蘭與新理學》天地圖書公司(香港)遠流出版公司(台灣)1990年版
②《馮友蘭新理學研究》武漢出版社1990年版
③《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新儒學論著輯要》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版(此書由田文軍編纂并撰寫編序)
④《現代新儒家學案——馮友蘭學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9月版
⑤《馮友蘭傳》(47萬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⑥《中國辯證法史》 (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

一、著作類
《馮友蘭與新理學》
天地圖書公司(香港)遠流出版公司(台灣)1990年版
《馮友蘭新理學研究》

武漢出版社1990年版
《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新儒學論著輯要》
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版(此書由田文軍編纂,撰寫編序)

《馮友蘭學案》
收入方克立等主編《現代新儒家學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9月版
《馮友蘭傳》
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中國辯證法史》
(合着)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二、論文類
《荀子戰鬥的一生》
《BEAT365唯一官网校學報》1974年第2期(合著)
《周敦頤哲學的辯證思維及其局限》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 收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史》(複印資料)
《何心隐新論》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86年第5期
《更新而趨時謝故以生新》
《船山學報》1986年第2期
《論張載哲學的一對基本範疇》
《BEAT365唯一官网研究生學刊》1986年第5期
《熊十力學術研讨會在日本的反響》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87年第3期
《蕭萐父教授》(小傳)(合著)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87年第5期
《馮友蘭文化類型說刍議》
《江漢論壇》1987年第8期 (上海《文彙報》摘介)
《馮友蘭論共相》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88年第4期 收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史》(複印資料) 光明日報社主編《文摘報》摘介
《中國走向近代的文化曆程讨論會綜述》
《哲學動态》1988年第1期
《馮友蘭的中西文化觀》
《孔子研究》1989年第1期
《馮友蘭共相說鈎沉》
方克力主編《現代新儒家論集》(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新理學研究五十年》(上)
《哲學動态》1988年第4期
《新理學研究五十年》(下)
《哲學動态》1988年第5期
《蕭萐父教授》(小傳)
《社會科學家》1989年第6期
《吹盡狂沙始到今》
《武漢學刊》1989年第1期 此文署名“施田”收入《時代與思潮》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年版
《關于一個哲學史方法的思考》
《武漢學刊》1989年第2期
《朱熹理欲觀評析述要》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89年第5期
《馮友蘭人生境界論評析》
《中州學刊》1990年第2期 收入《馮友蘭學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95年版
《惠施公孫龍辯學鈎沉》
收入蕭萐父總編《中國辯證法史稿》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1990年版
《方以智的哲學史觀》
《武漢學刊》1990年第2期
《馮友蘭對新理學的反省與認同》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90年第2期
《新理學方法簡論》
方克力主編《現代新儒家論集》(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讨會綜述》
《哲學動态》1991年第4期
《舊邦新命真火無疆》
《中洲學刊》1991年第6期 收入《馮友蘭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1993年版 《解讀馮友蘭---學者研究卷》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追憶馮友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馮友蘭哲學思想國際研讨會紀實》
《法言》(香港)1991年第8期 收入《馮友蘭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1993年版
《寫在馮友蘭先生逝世一年後》
《海峽評論》(台灣)1992年第五期
《新民與強國》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1992年第5期
《鹹與維新之夢幻---戊戌時期的啟蒙思想》
收入唐明邦主編《中國近代啟蒙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
《寫在馮友蘭先生百年誕辰之際》
收入《馮友蘭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又收入《解讀馮友蘭---學人 紀念卷》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追憶馮友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中國辯證法史研究刍議》
收入郭齊勇等主編《不盡長江滾滾來》東方出版社1995年版
《日韓學者對儒學傳統的再評價》
《哲學動态》1995年第7期
《我所看到的日本文化》
《神州學人》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社會兼職

獲獎情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