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  >  教授

師資隊伍

汪信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8-18


姓名:汪信硯

性别:男

職稱:教授

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

辦公室:振華樓B507

接待時間:周三下午


郵箱地址:wang4376@126.com


簡 介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入選教育部、中宣部、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多項高層次人才計劃,兼任第七屆和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雜志社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應用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哲學學會會長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多項,在海内外出版著作和教材30多部,在國内外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40多項。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哲學導論

  研究生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專題研究、論文課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主要著(譯)作

《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汪信硯、周可、劉秉毅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當代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修訂版,收入“人民文庫”第二輯),汪信硯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認識的本質與機制》,汪信硯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與方法》,汪信硯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李達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尼克·奈特著,汪信硯、周可譯,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傳統與創新》,汪信硯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李達論著和思想研究》,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李達全集》(20卷),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李達年譜》,周可、汪信硯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文本:本體論地位、同一性、作者和讀者》,喬治・J.E.格雷西亞著,汪信硯、李白鶴譯,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論》,汪信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範式的追尋——作為範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汪信硯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全球化、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汪信硯著,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0年版。

《汪信硯論文選》,汪信硯著,中華書局2009年版。

《科學:真、善、美的統一》,汪信硯著,中華書局2009年版。

《文本性理論:邏輯與認識論》,喬治・J.E.格雷西亞著,汪信硯、李志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論域》,陶德麟、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當代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汪信硯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科學真理的困惑與解讀》,汪信硯、肖新發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科學價值論》,汪信硯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科學美學》,汪信硯著,浙江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台灣淑馨出版社1994年繁體字版。

《認知的兩極性及其張力》,王宏維、汪信硯著,浙江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台灣淑馨出版社1994年繁體字版。


主編教材

  《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導讀》,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陶德麟、汪信硯主編,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論文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論貢獻》,《中國社會科學》2024年第3期。

《從“消滅哲學”到“消滅勞動”——馬克思主體性原則的邏輯演進及其真實指向》(第一作者),《天津社會科學》2024年第2期(《新華文摘》2024年第15期全文轉載)。

《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貢獻》,《哲學研究》2023年第9期。

《習近平的知行合一論》,《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10期主體轉載)。

《青年馬克思的現代社會批判及其理論效應》(第一作者),《哲學動态》2023年第5期(《新華文摘》2023年第19期全文轉載)。

《百年大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再出發》,《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22年第14期全文轉載)。

《個體與共同體:馬克思闡釋社會曆史發展的一對基本範疇》(第一作者),《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年第2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21年第23期全文轉載)。

《陶德麟對李達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百年思想接力》,《哲學研究》2021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1年第6期主體轉載)。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光明日報》理論版2021年1月11日(《新華文摘》2021年第8期全文轉載)。

《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哲學”專欄2020年10月12日。

《中國文化走出去:意涵、目的和路徑》,《江淮論壇》2020年第3期(《新華文摘》2020年第19期全文轉載)。

《愛智求真與現實關懷的高度統一——陶德麟哲學思想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哲學”專欄2020年6月1日。

《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論審思》,《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0年第11期主體轉載、《新華文摘》網絡版2020年第23期全文轉載)。

《對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經典表述的考辨》(第一作者),《哲學研究》2019年第6期。

《<李達全集>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李達全集>主編汪信硯教授訪談》(第一作者),《江漢論壇》2019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9年第9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特性》,《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年第12期。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真意涵》,《社會科學輯刊》2018年第6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19年第13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哲學研究》2018年第1期。

《價值共識與和諧世界》,《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新華文摘》2018年第4期全文轉載)。

《從全球資本主義到世界社會主義——薩米爾·阿明思想評析》(第一作者),《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3期。

《論〈德意志意識形态〉中的感性活動概念》(第一作者),《江海學刊》2017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11期主體轉載)。

《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實質、對象和主體》,《社會科學動态》2017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7年第13期全文轉載)。

《認祖歸宗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哲學研究》2016年第5期。

《馬克思宗教本質觀的六種解讀之辨析》(第一作者),《求是學刊》2016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8期主體轉載)。

《有機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5年第11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6期全文轉載)。

《<唯物辯證法大綱>所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風格——紀念<唯物辯證法大綱>成書50周年》(第一作者),《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第10期。

《從“類本質”的“人”到“現實的個人”——馬克思思想轉變時期的兩部重要著作中對“人”的規定之比較》(第一作者),《天津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哲學動态》2014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6期主體轉載)。

《馬克思的哲學觀——論馬克思對于哲學本身的思考》(第一作者),《哲學研究》2013年第12期。

《中國哲學傳統的三重變奏》,《學術月刊》2013年第9期(《新華文摘》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第8期。

《西學東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21期全文轉載)。

《李達哲學探索的獨特理論個性》,《哲學研究》2011年第12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富内涵》,《江漢論壇》2011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13期全文轉載)。

《李達開創的學術傳統及其意義》,《哲學研究》2010年第11期。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統一性》,《學術研究》2010年第9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23期全文轉載)。

《問渠哪得清如許 惟有源頭活水來——讀<陶德麟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第7期。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關于如何走出當代全球化困境的思考》,《北京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1期主體轉載)。

《什麼是哲學——從人文學科的視角看》,《哲學研究》2009年第11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哲學建設》,《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8期。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分野》,《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年6月16日(《新華文摘》2009年第18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辨誤》,《哲學研究》2008年第10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1期主體轉載)。

《立足于中國的具體實際開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8年第2期。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範式》,《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新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述評》,《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3期。

《現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探析》(第一作者),《紅旗文稿》2007年第23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6期全文轉載)。

《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有的緻思方向》,《江漢論壇》2007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7期全文轉載)。

《反對教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6期。

“Globalization and Common Human Interests”,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第二十一屆世界哲學大會文集》第4卷《哲學人類學》),published by the Philosophical Society of Turkey, Ankara,2006.

《黨的先進性建設與黨的理論建設》,《求是》2006年第8期。

《論恩格斯的自然觀》,《哲學研究》2006年第7期。

“Idéal Moral et Economie de Marché”,Utopie Critique, No. 35, Fourth Quarter, 2005.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訴求》,《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年第4期。

《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三個誤區》,《哲學研究》2005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5期全文轉載)。

《反對教條主義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第一作者),《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主體轉載)。

《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及其在新時期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年第4期。

《視野·論域·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的三個方法論問題》,《哲學研究》2003年第12期。

《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哲學研究》2002年第11期。

《回顧·反思·前瞻:世紀之交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動态》1999年第10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全文轉載)。

《人類中心主義與當代生态環境問題——與為人類中心主義辯護》,《自然辯證法研究》1996年第12期。

《認識的主體性與非經典認識論論綱》,《哲學研究》1987年第1期。

《從系統論看内容和形式範疇》,《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


主要科(教)研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百年曆程與基本經驗研究”,2023-202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研究”,2018-202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李達全集整理與研究”滾動支持項目,2014-20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李達全集整理與研究”,2010-20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李達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2004-200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鄧小平社會穩定理論研究”,1999-200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人文社會科方法論問題研究”,1996-1999。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項目“李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本研究”,2014-2019。

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論”,2010-2015。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基于‘四大融合’的複合型哲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21-202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2018-202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的方法問題研究”,2010-202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2008-200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性”,2001-200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價值論”,1992-199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真善美的統一”,1990-1992。


社會兼職

  第七屆、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

  國家教材委員會思想政治審議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雜志社編輯委員會委員

  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副會長

  全國應用哲學研究會副會長

  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

  湖北省哲學學會會長


獲獎情況

主要科研獲獎情況

教育部第九屆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24。

教育部第八屆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20。

教育部第六屆高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

中宣部全國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01。

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2007。

第十二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20。

第十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

第九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

湖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1。

湖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

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

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

湖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

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别獎,2002。


主要教學獲獎情況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課程負責人),2020。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負責人),2018。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負責人),2016。

國家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20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論文指導教師,20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論文指導教師,202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論文指導教師,2021。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論文指導教師,2009。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5。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1。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07。


獲教師獎情況

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特等獎提名獎,2019。

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2011。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002。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優秀青年教師獎,1992。


入選人才計劃情況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14。

教育部高層次人才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1。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005。

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200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