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李佃來 | |
性别:男 | ||
職稱:教授 | ||
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 | ||
辦公室:B418 | ||
接待時間:周一上午 | ||
郵箱地址:lidianlai@whu.edu.cn |
簡 介 |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中宣部、中組部等多項高層次人才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珞珈特聘教授 BEAT365唯一官网PPE專業負責人 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哲學的研究,出版的代表性專著有《公共領域與生活世界--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研究》《馬克思的政治哲學:理論與現實》《政治哲學視域中的馬克思》《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傳統及其當代延展》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10多項科研項目,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各級學術獎勵近20項。 近年代表性論文: 當代中國政治哲學建構的三個重大理論問題,《江漢論壇》2018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2期、《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3期全文轉載; 隻有讀懂新時代的矛盾才能讀懂新時代,《中國紀檢監察》2018年第10期;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湖北日報》2018年5月5日; 曆史唯物主義的“實踐”維度與“理論”維度,《哲學研究》2017年第5期,《黨政幹部參考》2017年第16期全文轉載; 辯證法視域中的曆史唯物主義,《新華文摘》2017年第21期,原載《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馬克思政治哲學與當代中國政治哲學建構,《山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8年第3期全文轉載; 當代中國政治哲學建構的價值前提,《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 再論曆史唯物主義與政治哲學的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7年第5期、《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3期全文轉載;
曆史唯物主義中的“自由”問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9期,原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2期; 重新理解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起源,《理論探索》201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7年第7期、《新華文摘》數字版2017年第19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想性維度與現實性維度,《學術界》2017年第3期;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主題及其開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5月25日; 康德與當代政治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7月26日; 平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标,《長江日報》2017年12月4日; 英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與政治哲學:邏輯與問題,《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7》,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7年版;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中的三個理論問題,《光明日報》2016年8月3日;
馬克思在何種意義上開創了政治哲學的傳統?《江海學刊》2016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7年第2期、《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權利平等思想辨析,《山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甯主義研究》2017年第1期全文轉載; 現代國家觀的曆史嬗變與馬克思國家理論的構建,《雲南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曆史開展與學術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6年第1期; 從政治哲學的視域看資本主義的自我調整,《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2月13日; 理解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政治哲學向度,《哲學研究》2015年第10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 追尋馬克思哲學的道德基礎,《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當期首篇論文); 曆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正義觀的三個轉向,《新華文摘》2016年第4期,原載《南京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當期首篇論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中的三個“隐性”基礎問題,《理論探索》2015年第5期(當期哲學類首篇論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需要理論的政治哲學意蘊,《黑龍江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當期首篇論文); 《資本論》的叙事結構與馬克思正義思想,《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12期(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原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當期哲學類首篇論文);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自然與自由,《江漢論壇》2015年第6期 ; 論曆史唯物主義與政治哲學的内在會通,《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當期哲學類首篇論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15年第4期全文轉載; 從政治哲學視域看現代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1月26日; 美國馬克思主義與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5年(上); 馬克思正義思想的三重意蘊,《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當期首篇論文); 關于曆史唯物主義與正義兼容的三重辯護,《新華文摘》2014年第3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原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哲學原理》2014年第2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文摘》2014年第1期選摘; 中國問題與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重釋,《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0期(當期馬克思主義理論欄目首篇論文); 中國化範式與重寫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學術史,《河北學刊》2014年第3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當期首篇論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甯主義研究》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興國之魂》第一章“理論之基”,《興國之魂》,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作品最高獎,該書為獲獎圖書類首部作品); 施特勞斯、羅爾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譜系及其内在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14年第10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研究的三個前提性問題,《光明日報》2014年12月17日; 考論馬克思正義思想的當代意義,《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4期(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 英美世界政治哲學研究的新進展,《南國學術》(澳門)2014年第2期; 認識當前中國公正問題的三個維度,《人民論壇》2014年11月(封面重點推介論文); 以理性的批判态度對待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 “當代意義”視阈中的馬克思正義理論,《馬克思思想資源中的社會公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政治意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期,原載《人文雜志》2012年第5期; 論馬克思正義觀的特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甯主義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 阿多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終結:一個再審思,《學術月刊》2013年第12期,全文收錄于《法蘭克福學派與美國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論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的曆史主義方法,《學術研究》2013年第11期(當期首篇論文);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傳統及其推延,《東嶽論叢》2013年第9期(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哲學原理》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政治學文摘》2014年第1期選摘; 馬克思主義的黑格爾化與去黑格爾化,《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3年第8期全文轉載; 批判理論視阈中的政治哲學,《黑龍江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 從辯證法到革命實踐: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列甯之關系的再考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3年卷,全文收錄于《列甯思想在21世紀:闡釋與價值》,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馬克思正義理論研究的“劃界”意識,《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3月27日; 《廢黜自我》譯後記(實質是一篇文本解讀意義上的學術論文),《廢黜自我》,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政治哲學的開顯,《哲學研究》2012年第10期(封面重點推介論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13年第1期全文轉載; 馬克思與正義的再思考,《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4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方法論的兩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2期; 美國馬克思主義論證社會主義可能性的三種方式,《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2月1日; 馬克思處理正義問題的層次和語境,《新華文摘》2012年第8期; 正義的思想譜系及其當代構建:從馬克思到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學術月刊》2012年第11期; “柯爾施問題”的政治哲學求解,《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年第6期; 總體性視阈中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政治學文摘》2013年第1期選摘;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馬克思主義基礎,《學習與實踐》2012年第11期(當期首篇論文); 美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理論與現實,《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2年卷; 世界市民社會:哈貝馬斯普遍性政治哲學的一個視角,《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2012年10月出版; 美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追蹤2012,《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2年卷; 馬克思與正義:一個再思考,《學術研究》2011年第12期(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哲學原理》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文摘》2012年第2期選摘; 論哈貝馬斯的世界市民社會理論,《學術月刊》2011年第11期,全文收錄于《重繪世界政治的知識圖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方法論的兩個問題,《江漢論壇》2011年第10期(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 哲學的責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進路,《東嶽論叢》2011年第9期(當期哲學欄目首篇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進展,《哲學動态》2011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全文轉載; 美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兩種理論向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1年卷;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中的“中國問題”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曆史研究》; 中國問題範式與學科視阈融合,《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月6日; 政治哲學與美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進展——美國馬克思主義前沿追蹤,《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1》;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邏輯優先與曆史優先,《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2011》; 哈貝馬斯是如何讨論合法性問題的?,《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2011》; 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政治哲學之開掘,第六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 哲學的現實性與正義理論,湖北省哲學學會2011年會; 論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的兩種邏輯,《哲學研究》2010年第12期(當期首篇論文、封面重點推介論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哲學原理》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 美國馬克思主義的流派及其理論進展(上),《學術月刊》201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0年第9期全文轉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前沿》全文收錄; 美國馬克思主義的流派及其理論進展(下),《學術月刊》2010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0年第9期全文轉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前沿》全文收錄; 究竟如何理解馬克思哲學的黑格爾起源,《學術研究》2010年第9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文叢》全文收錄; 合法性: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焦點,《人文雜志》2010年第5期; 邏輯優先還是曆史優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方法論檢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第4期;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向前做”與“向回做”,《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作為特約文稿,全文收錄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年鑒》; 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因緣的再考證——諾曼萊文解讀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定向,《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2期;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兩個前提性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0》; 美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追蹤,《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0》;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耕耘者——陶德麟先生哲學研究的路向及核心,《陶德麟先生八十華誕暨新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六十年學術研讨會文集》,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0年版; 縱論新中國馬哲研究60年,《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1月11日;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Historical Materialism2010 inLondon; Western Marxism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quiry of Approach to Western Marxism,Marx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2010 in Shanghai; 當前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兩個重要問題,《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年11月24日;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分離與會通,《學術研究》2009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3期轉摘; 哈貝馬斯重建曆史唯物主義的内在邏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9年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進展與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史2009年會; 盧森堡的民主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回應:一種政治哲學的考量,《哲學研究》2008年第3期,全文收錄于《羅莎盧森堡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曆史邏輯的指認與批判性政治哲學的創構: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的取向與價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8年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哲學建設,《湖北社會科學報》2008年11月1日; The research on Habermas in China,Left Forum2008 inNew York; 結合西方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2007年5月22日; 古典市民社會理念的曆史流變及其影響,《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5期; 馬克思關于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内涵之探讨,人大書報資料《馬克思主義、列甯主義研究》2007年第8期; 不可能性: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的命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7年卷; 哈貝馬斯與批判理論,《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品格,《長江日報》理論版2007年1月11日; 政治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路徑,《求是學刊》2006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6年第12期全文轉載,《學術界》2006年第6期論點摘編; 生活世界之市民社會理論的再建構:柯亨與阿拉托的努力,《人文雜志》2006年第4期; 話語民主: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關鍵詞,人大書報資料《政治學》2006年第4期; 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比較研究論綱,《哲學之路》第三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貝馬斯的現代性批判之維,《馬克思哲學與中國現代性建構》,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此文是在對下述發表于《求是學刊》的論文的内容進行調整的基礎上納入該書的);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貝馬斯現代性批判之維,《求是學刊》2005年第2期; 人文精神的省思,《長江日報》理論版2005年3月24日; 學術評價機制的重新審視,《長江日報》理論版2005年3月31日; 大學與社會,誰來引導誰?,《長江日報》理論版2005年4月7日; 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探讨,《哲學研究》2004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政治學》2004年第9期全文轉載(本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60次); 葛蘭西與當代市民社會理論傳統,《學術月刊》2004年第1期(本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60次); 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探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4年卷; 語言哲學的轉向和普遍語用學,《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第4期; 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視野,《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第8期; 哈貝馬斯曆史唯物主義重建論評析,《哲學倫理學評論》,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時代困境與交往理性:哈貝馬斯現代性話語的批判維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3年卷; 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兼容性問題研究論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 哈貝馬斯與交往理性,《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哈貝馬斯論現代性倫理價值體系,《倫理學評論》,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論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2年卷; 弗洛姆人性異化及消除理論述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1年卷; Habermas on Lifeworld,2001 in Kunming; 葛蘭西哲學中關于語言之間和語言内部的可翻譯性問題(譯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1年卷; 馬克思主義2001年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年第6期; 類哲學:一種新的哲學視野,人大書報資料《哲學原理》2000年第3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第八卷評介,《江漢論壇》1999年第12期; 當代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讨會綜述,《哲學動态》199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全文轉載。 |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主要從政治哲學的邏輯視角和邏輯主線來解讀或者重新解讀馬克思、列甯以及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并在理論與現實坐标系下關照當代中國改革的社會實踐,以及重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新形态。在這方面的研究中有多種突出成果發表,在理論界引起了高度關注,得到了廣泛好評。 (二)國外馬克思主義。涉及到從生成于20世紀初的西方馬克思主義(Western Marxism) 到當今美國馬克思主義的衆多流派和人物,以及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方法論與範式等。在哈貝馬斯、葛蘭西、美國馬克思主義、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方法論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發表哈貝馬斯研究的多種著述,連續承擔BEAT365唯一官网海外人文社會科學前沿追蹤項目“美國馬克思主義前沿追蹤“,對美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進展保持跟蹤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涉及到從馬克思史前史到馬克思哲學史、從19世紀哲學史到20世紀哲學史等多線索的内容,在青年馬克思哲學發展史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三個研究領域并不是彼此外在、相互隔離的,而是在邏輯和内容上緊密結為一體。例如,國外馬克思主義是被置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結構中進行研究,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也一定延伸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結構中才得以完整呈現,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也沒有從哲學史中分離出來,相反一定要有一個哲學史的框架才可以在真實的語境中考究政治哲學的内容。 |
開設課程 |
本科課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 哈貝馬斯研究(雙語課程); 西方馬克思主義前沿:解讀哈貝馬斯(全英文課程) 研究生課程: 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方法論; 曆史唯物主義專題研究。 |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
在人民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等出版《公共領域與生活世界——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研究》、《馬克思的政治哲學:理論與現實》、《廢黜自我:馬克思、青年黑格爾派及激進社會理論的起源》等多部專著與譯著,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學術月刊》、《學術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河北學刊》、《江漢論壇》、《東嶽論叢》、《求是學刊》、《人文雜志》、《社會科學輯刊》、《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等重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被各大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以及《學術界》、《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前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年鑒》、《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文叢》等廣泛轉載、收錄或者論點摘編,其觀點被廣泛引征。 |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
完成或正主持: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 教育部項目1項; 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重點項目1項; 湖北省教育廳重大項目1項; BEAT365唯一官网各類項目多項。 |
社會兼職 |
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 湖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
獲獎情況 |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項; 教育部人才獎2項; 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一等獎1項; 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特等獎1項; 莊淩學術獎1項;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項; 湖北省優秀學位論文(指導)2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