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郝長墀 |
| 性别:男 | |
| 職稱:教授 | |
| 教研室:外國哲學教研室 | |
| 辦公室:振華樓B319 接待時間:周四下午2:00—3:30 | |
| 郵箱地址: | |
|
|
簡 介 |
郝長墀,河南新鄉市人,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2007-)、珞珈學者特聘教授(2008-2015)、博士生導師(2004-)。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學術兼職包括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編委,BEAT365唯一官网克雷茨曼道德與信念研究所所長等。2013-2016年4年期間曾任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和《哲學評論》主編,beat365体育官网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2014年6月至2020年11月),現任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2021年6月—-)。 在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獲得學士學位後,到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骨傷學院(後合并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書,1995年獲得美國Fordham University哲學系全額獎學金資助,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作訪問學者,2006年11月-12月訪問哈佛大學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rld Religions,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Baylor University哲學系做博士後研究,期間還給Baylor學生講授中國先秦哲學,2006年10月在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講學,2008年3月在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講學。 2002年5月起在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任教。2002年10月至2006年7月,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負責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比較哲學國際班管理工作,任比較哲學教研室主任。曾經是中哲教研室、宗教學系成員,目前在西哲教研室,從2013年至2016年底兼任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參與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研究生教育、外事工作等方面工作。 曾為American Cathol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Religions, Social Sciences等英文學術期刊做匿名評審。 |
|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
現象學、當代法國哲學、政治哲學、比較哲學 |
|
開設課程 |
本科生《當代法國哲學》,研究生:《當代西方哲學前沿》;《現象學專題》;《歐陸哲學原著》;《胡塞爾研究》;《海德格爾研究》《現象學導論》 |
|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
(一)著作(專著、編著、譯著): 1, 《皮爾士》,2003(平裝本),2014(精裝),譯者,中華書局; 2,《韋斯特法爾:新康德主義哲學》,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 3,《政治與人:先秦政治哲學的三個維度》,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 (英文書評: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 12, No. 3, 2013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China, Vol. 8, No.4, 2013); 4、《科學與宗教的對話》,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5,《解釋學、現象學與宗教哲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6、《西方哲學史》,第七版,參譯,中華書局2005年; 7、Wu-Wei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Other ,Ann Arbor, Michigan: UMI, 2002, ISBN: 0-493-50229-7; 8、《愛與哲學》,郝長墀著,林偉毅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二)輯刊編輯: 1,《哲學評論》第11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哲學評論》第12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哲學評論》第13輯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4,《哲學評論》第14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5,《哲學評論》第15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6,《哲學評論》第16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7, 《哲學評論》第17輯,主編,陳江進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8,《哲學評論》第18輯,主編,楊雲飛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9,《哲學評論》地19輯,主編,陳江進執行主編,中國社科出版社,2017。 (三)代表性論文 英文論文 Is Machel Henry's Radical Phenomenology of Life a Christian Philosophy, Religions 2022, 13(8), 761; https://doi.org/10.3390/rel13080761 1,"Wu-wei and the Decentering of the Subject in Lao-Zhua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2006), Vol. 46, Issue 4, pp. 445-457; 2,"Relativity of the Human World and Dao in Lao-Zhuang",Asian Philosophy(2005),Vol. 15, No.3, pp. 265-280; 3 “Is Mo-zi a Utilitarian Philosopher?”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6), Vol. 1, Issue 3, pp. 382-400; 4, “Lao-Zhuang and St. Augustine on the Issue of Suspension”,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6 (1), 75-99 5,On the “Theological Turn” in French Phenomenology,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 8, No. 3, 2013, 428--250 法文論文 La science et la démocratie dans la Chine du XXesiècle,Rue Descartes.N° 84, 2015/1 中文論文 “論無可逃避的責任--以海德格爾與納粹的問題為例”,《思想與文化》(第35集)(2025年1月) 共同體(community)是如何構成的?基于三種政治現象學的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二期 海德格爾政治現象學:政治、自由、技術,《哲學探索》2022年第二輯(2023年出版) “論權威的柔弱性:一種現象學視角下的考察”,《社會科學》,202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22年第9期轉載 “論存在一個不欺騙的上帝在笛卡爾哲學中的核心地位”,《哲學動态》2021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轉載,2022年第3期 “存在、倫理、愛:現象學神學的基本問題研究”,《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作為先驗政治哲學的政治現象學”,《社會科學》,202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轉載,《社會科學文摘》,2020年第1期轉載 “阿倫特政治現象學”《社會科學》2017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轉載,《新華文摘網刊》轉載 “論現象學中神學的轉向”,《現代哲學》 2012 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中國社會科學網轉載 “逆意向性與現象學”,《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2012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胡塞爾與黑格爾:政治現象學如何可能?”《河北學刊》,2018年第2期 “超越意向性”,《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2012第5期 “神權政治與民主政體“,《現代哲學》2010第一期 “墨子是功利主義者嗎?―論墨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一期,70-78 “宗教現象學的基本問題”,《現代哲學》,2006年第1期 “審美主體與倫理主體的比較研究”,《現代哲學》,2004年第2期 “對于價值的形而上學根源的分析”,《人文論叢》,2005年卷,36-48 “康德·意識形态·《周易》”,《人文論叢》,2004年特輯 “科學、宗教信仰、宗教關系”,《知識、信念與自然主義》,趙敦華等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出版 “現代性的哲學本質及其局限性”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一輯),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9年 “先秦哲學的基本問題:愛作為本源性概念”,《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一輯),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09年 “科學與宗教:和諧還是沖突?”《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0》,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0年出版。 “超越民主:孟子的民貴思想”《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二輯),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0年 “孔子:無神論者抑有神論者?” 《儒林》山東大學,2010年 “功利與權術的内在本質”(《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三輯,2011) “絕望與愛:靈魂疾病及其治療”(《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 2012年出版 “《尚書》中以天為核心的政治神學:論《尚書》是墨家經典"《儒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三聯書店出版,2013年 《訪《科學與宗教的對話》編者:科學與宗教 對抗還是對話》,《科學時報》,2008年3月20日。 “探索哲學本科教育的新路子”,郝長墀、郭齊勇,《哲學動态》,2005年,第11期 倫理學之争:超越還是内在”,《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信仰危機與儒家理想”,《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一期 “韋斯特法宗教哲學中的人性觀”,《中西文化視野中的人性》,陳霞和克拉克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愛與智慧”,《中西文化精神與未來走向》,李靈、劉傑、王新春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
|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
哈佛燕京學社Fellowship, 2006 2,Baylor University哲學系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07 3,國家社科基金:現象學中的逆意向性研究,2010 4,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008 5,克雷茨曼研究所籌建基金(合作),2010 6,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2009 |
|
社會兼職 |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期刊編委會委員、《哲學評論》編委、《哲學探索》編委 |
|
獲獎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