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張雲濤 | |
| 性别:男 | |
| 職稱:副教授 | |
| 教研室:外國哲學教研室 | |
| 辦公室: | |
| 接待時間: 郵件預約 | |
| 郵箱地址:yuntao918@126.com |
簡 介 |
張雲濤,湖北漢川人。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博士。先後獲資助訪學于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美國費城西敏寺神學院、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牛津大學。現為beat365体育官网外國哲學教研室副教授,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
|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
德國古典哲學、近代早期哲學、宗教哲學、基督教思想。
|
開設課程 |
專業課:“西方哲學史(上):從泰勒斯到奧康的威廉”、“西方哲學史(下):從弗蘭西 斯·培根到黑格爾”、“啟蒙時代及其思想文獻”、“西方哲學原著選讀(《純粹理性批判》)”。 通識課:“哲學導論(以知識論為導向)”、“西方哲學史(以哲學經典問題為導向)”、“基督教思想導論”、“西方文化概論”、“德國哲學導論”、“古希臘文明”。 |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
一、出版的著作: 1、專著:《施萊爾馬赫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已簽約,即出。 2、專著:《大家精要:馬丁·路德》,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西安:陝西師大出版社,2017年再版。 3、編譯:《從來都沒有一隻郁悶的狗:盧梭論幸福》,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22年3月。 4、譯著:David Stewart, Gene Blocker & James Petrik著,張雲濤、胡宗超譯,《哲學基礎》(第8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0年11月。 5、譯著:沃爾夫著,黃小洲、張雲濤譯,《哲學是什麼》(第10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6、譯著:伍爾斯頓著,張雲濤、王志勇譯,《神迹六辯》,武漢: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0年12月。 二、論文或譯文: 1、譯文:耶柯比著,“論先驗觀念論”,《德國哲學(2022年卷(下)》(CSSCI輯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5月。 2、譯文:施萊爾馬赫著,“論自我意識”,《德國哲學(2021年卷)》(CSSCI輯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12月。 3、“施萊爾馬赫論三一論”,《基督教學術》(CSSCI輯刊)第24輯,上海:三聯書店,2020年12月。 4、“簡論施萊爾馬赫的基督論”,《德國哲學(2019年上半年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5月。 5、“施萊爾馬赫論教會和聖靈”,《基督教學術》(CSSCI輯刊)第22輯,上海:三聯書店,2019年12月。 6、“施萊爾馬赫是經驗-表現論者嗎?回應林貝克和普勞德福特對施萊爾馬赫的神學所做的經典批判”,《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A&HCI)2019年第27期。 7、“簡論施萊爾馬赫的罪惡觀和神正論”,《基督教學術》(CSSCI輯刊)第20輯,上海:三聯書店,2018年12月。 8、“簡論德國早期浪漫主義對費希特哲學的批判和超越”,《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7年第1期。 9、“青年施萊爾馬赫的斯賓諾莎研究中的形而上學”,《哲學評論》(CSSCI輯刊)第18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1月。 10、“施萊爾馬赫《論宗教》中的文化神學思想刍議”,《社會科學戰線》(CSSCI)2016年第4期。 11、“施萊爾馬赫論猶太教”,《暨南學報(哲社版)》(CSSCI)2014年第12期。 12、“施萊爾馬赫哲學倫理學簡析”,《雲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3、譯文:施萊爾馬赫著,“1819年解釋學綱要通論”,《德國哲學(2013年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14、“青年施萊爾馬赫的康德倫理學研究”,《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科學版)》(CSSCI)2012年第2期。 15、“論施萊爾馬赫《獨白》中的教化倫理學”,《求是學刊》(CSSCI)2013年第6期。 16、“‘同行是冤家’:施萊爾馬赫與黑格爾”,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7月29日。 17、譯文:黑格爾著,“為海因裡希的《與科學内在相關的宗教》撰寫的前言”,《德國哲學(2012年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18、譯文:“從日本的視角反思啟蒙運動——制度化啟蒙的悖論”,《德國哲學(2010年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 19、“施萊爾馬赫《辯證法》初探”,《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5期。 20、“論休谟對自然神論的批判”,《廣西社會科學》(CSSCI擴展版)2010年第9期。 21、“論施萊爾馬赫的解釋學:兼論伽達默爾對施萊爾馬赫的批判”,《前沿》2010年第9期。 22、“信仰和理性的‘永恒聯盟’—論黑格爾對施萊爾馬赫的著名批評”,《前沿》2009年第1期。 23、“論施萊爾馬赫的自我意識理論”,《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3期。 |
|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
1、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施萊爾馬赫宗教哲學與哲理神學研究”。 2、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施萊爾馬赫文化神學研究”。 3、2010年度中國博士後科研基金二等資助項目“施萊爾馬赫個體自我理論研究”。 4、2018年度BEAT365唯一官网自主科研項目(人文社科)“科學的哲學體系如何可能?康德與黑格爾之間的哲學研究”。 5、2015年度BEAT365唯一官网自主科研項目(人文社科)“德國早期浪漫主義哲學研究”。 6、2012年度BEAT365唯一官网自主科研項目(人文社科)“施萊爾馬赫文化哲學研究”。 |
|
社會兼職 |
2007-2013年任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道風書社兼職編輯,參與編輯《漢語神學讀本》(2009年)、吉爾松的《基督教哲學》(2010年)、施萊爾馬赫的《論宗教》(2009年)、潘能伯格的《近代德國新教神學問題史:從施萊爾馬赫到巴特和蒂利希》(2009年)、《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A&HCI)等10多部基督教學術著作和期刊。 |
|
獲獎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