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永遠的懷念  >  正文

師資隊伍

蕭萐父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11-27

 

蕭萐父(1924-2008),祖籍四川井研,出生于成都,哲學家與哲學史家,中國哲學史學科的重要建設者之一。1947年畢業于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1951年至1955年任華西大學、四川醫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1956年到中央黨校高級理論班深造,1957年到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同年秋調入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此後一直在該系任教,曾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學科的創建者與學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首任主任,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顧問,國際道聯學術委員,中國《周易》學會顧問,國際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顧問團成員、中國文化書院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和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著名的船山學和“明清早期啟蒙”學的專家,曾多次參加或主持國内外舉行的學術會議,在國内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主要著作有《吹沙集》、《吹沙二集》、《吹沙三集》、《船山哲學引論》、《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明清啟蒙學術流變》(合著)、《王夫之評傳》(合著)等,主編《哲學史方法論研究》等。

▲蕭萐父先生


吹盡狂沙始到金

—— 記著名哲學史家蕭萐父先生

秦平

一、與BEAT365唯一官网的不解之緣

1924年1月24日,蕭萐父生于四川成都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學淵源深厚,父親蕭參是近代蜀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母親楊勵昭善詩詞、工書畫。家中往來親友多為書香雅士。少年蕭萐父即已從父親友朋的論學談藝之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受父母家教的影響,蕭萐父自幼涵詠詩詞、善屬詩文。他青年時代寫作的《峨眉紀遊詩》組詩,與唐太宗、李白、杜甫和岑參等曆史名人詩作一起,被美國學者費爾樸(D. L. Fehlps)和加拿大學者(M. K. Willmott)編入《峨山香客雜詠》詩集中,并被譯成英文出版。

同時,他又時時關注民族命運,很小便接觸到了清末印作革命宣傳品的小冊子,其中有《明夷待訪錄》《黃書》等。在民族憂患意識和時代思潮的影響下,蕭萐父泛讀各類古今中西書籍。

1943年,蕭萐父考入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開始了與BEAT365唯一官网長達一生的不解之緣。當時的武大為避日寇戰火,已西遷到四川樂山。此時的哲學系的學生不多,環境艱苦。但是幾位教授自甘枯淡、嚴謹治學的精神讓他們深受感動。他後來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冷門雜憶》,截取記錄了從樂山時期到複校回珞珈山的一些片段。當時哲學系每屆學生隻有七、八個人,老師八、九個人。整個學校要上“大一國文”,由周大璞先生主講。“哲學英語”是胡稼胎先生選的英文哲學名篇。那個時候的自由風氣很濃,朱光潛先生的“英詩選讀”、缪朗山先生的“俄國文學”,王恩洋先生講的“佛學”,都可以自由選聽。他特别感受深的是萬卓恒先生,既上西方倫理學的課程,像“倫理學原理”、“西方倫理學史”,又講“數理邏輯”,這真是了不得!萬卓恒先生也是蕭萐父的學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張頤張真如先生是享譽海内外的東方黑格爾專家,在樂山時期,他開設“西方哲學史”、“德國哲學”,用的是文德爾班的教材。第一、二次上課,慕名來旁聽的其他系的同學把教室擠滿了,窗外的走廊上都站滿了人。不過,聽到一半就走了不少。到第三次課以後,就隻剩下他們幾個哲學系的少數同學了。張先生毫不在意,說:“這是好事情,人多了,沒辦法講。”金克木先生是1946年武大搬回珞珈山以後來武大哲學系的,金先生開設“梵文”、“印度哲學史”和“印度文學”。蕭萐父親身感受到這些前輩老師上課的風格。他後來主張的“中西印兼通”,與他在哲學系所受到的教育是有關系的。

西遷樂山的BEAT365唯一官网

大學期間,蕭萐父閱讀過郭沫若的《十批判書》《甲申三百年祭》、侯外廬的《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等著作。1947年,在萬卓恒先生的指導下,他完成了題為《康德之道德形上學》的學士學位論文。

讀大學期間的青年蕭萐父并未完全埋首書齋,而是時刻關切國事民瘼,思考世運國脈。他參加了學生進步組織,發起、編輯《珞珈學報》。随着抗戰勝利,1946年BEAT365唯一官网回遷武漢,蕭萐父繼續在此求學。1947年,武大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六一”慘案:為了鎮壓進步學生的愛國運動,國民黨反動當局派遣軍、警、憲、特1000餘人于6月1日淩晨闖入武大校園,開槍打死3名同學,打傷20餘人,逮捕多人。今日的武大校園中仍有“六一”慘案紀念亭。時任武大學生自治組織宣傳部長的蕭萐父,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由于反美蔣的活動引人注目,他被特務監視。為逃避追捕迫害,蕭萐父潛離武漢,返回成都。甚至連他的大學畢業論文都是委托同學代為謄抄的。

1947年畢業後,蕭萐父到成都華陽中學任教,同時一并受聘到尊經國學專科學校講授“歐洲哲學史”,主編《西方日報》“稷下”副刊,積極參加成都的地下黨活動。1949年5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受黨組織委派,作為軍管會成員參與接管華西大學,後留任該校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

1956年,蕭萐父進中央黨校高級理論班深造。同年,應時任BEAT365唯一官网校長的著名哲學家李達之邀,蕭萐父決定回到當年求學的BEAT365唯一官网任教,1957年正式調入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從此長期擔任哲學系哲學史黨支部書記、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一職。

李達老校長與青年教師合影(右一為蕭萐父)

在這個崗位上,蕭萐父兢兢業業工作了40年,以此為基地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武漢地區特色的中國哲學史學術梯隊,在全國學術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别具一格的“詩人”教授

蕭先生講課是武大一絕。他的課是才子型的,很靈動,大氣磅礴。他在教二樓的一個大教室講課,“中國哲學史”的一部分課。蕭先生人長得潇灑,個子高,那時頭發還是黑色的。他戴着眼鏡,風度翩翩;他的課也講得潇灑,略帶一點四川口音的普通話,抑揚頓挫,富有激情,講到動情處,妙語連珠,語速極快。偶然激動起來,他把講壇一拍,作獅子之吼,同學們的心弦被振得直響。他的闆書很靈活,展現了書法的功底,不過同學們反映,有的字用草書,不易辨識,他便改寫得正規一些。學生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是因為他不時扯到課程之外,很能啟發新思。他把當時思想解放的信息穿插在“哲學史”的講課中。例如他一下聯系到思想解放運動,本來講中國古代哲學,他因某一命題的觸發,靈感一來,忽然跳躍到馬克思,問我們:“為什麼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而不是相反”;有時忽然迸出另一個問題:“我們殷殷盼望大救星,而國際歌卻說不靠神仙皇帝,到底孰是孰非?”我們毫無思想準備,說老實話,當時的思想還被禁锢着,十分教條,頓時無語,一百五十人的大課堂鴉雀無聲。他停留片刻,微微一笑,然後講開去……這正是他對我們的思想啟蒙。

要是按今天所謂教學評估的方式去評蕭先生,他的課絕對不合格。因為他每每完不成教學計劃,有時候講着講着就跑遠了,收不回來。但實際上學生們都很喜歡。一講到某某史料,他興緻來了,一下子背出不少東西,闆書也不少,都不在教案之内。如講到楊泉,他講到古代科學史的材料,漢代至魏晉的天論,渾天說、蓋天說雲雲。同學們有時跟不上。他的課絕不是四平八穩的,這才是真正的教授上課(雖然當時他還是講師)。他頗有點散點透視的味道,讓我們透過一個個點去領悟中國哲學智慧。至于教材上寫的,那就用不着再細講了,點到為止,相信大學生們完全可以讀懂。不過有的同學并不喜歡他的講法,說是不好把握,不方便應考。

蕭先生還經常教導學生應當虛心地拜哲學系其他教研室的老師為師,特别是西方哲學教研室的陳修齋、楊祖陶和王蔭庭等老先生。他認為研究中國哲學,必須研究西方哲學,隻有西方哲學的基礎好了,才能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才能在比較中深入地了解中國哲學的特點。也正因為如此,他與陳修齋、楊祖陶等先生從恢複招收研究生之初就開創了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兩個教研室聯合教學的模式,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共同開設《哲學史研究方法論》課程,由他親自主持,兩個教研室的幾位資深教授根據自己學術研究的實際經驗,分别就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進行專題講授。這門課程采用講授與讨論相結合的形式,要求學生們自由發表意見,甚至鼓勵發表不同的意見。這個課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如何開展中外哲學史的學術研究,老師做現身說法,學生邊學邊體會。每屆中、西哲學專業的研究生都覺得這門課對自己的學術研究最有指導意義,因為從這裡逐漸懂得了如何選題,查找資料,使具體的論述充分體現曆史與邏輯的統一。許多人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是這門課程的作業。

三、循循善誘的人師

中國傳統文人喜歡講“經師”“人師”,前者偏重知識的傳承,後者看重德行學問的養成。對蕭萐父的學生來說,他不僅是“經師”,更是“人師”。

幾十年後,他當年指導的研究生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參加師生見面會的情形。面對學生,蕭先生開門見山地說:“你們來這裡,應該是想來做學問的,不是想來學當官發财的。如果想學做官發财,我們沒有辦法教你們,就請趕緊去别的地方。不過,想做學問,先得學做人。這是我們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教研室的傳統和我們對學生的一貫要求。”蕭先生講這話時不苟言笑,非常嚴肅。這使學生感受到他并不像做講座時那麼随性親和,而是非常嚴肅認真的一個人。

畢業多年的學生回到珞珈山看望蕭先生。席間談到大家所熟知的某位學者,學生順便将自己所聽到的有關這位學者的一些受到非議的私生活情況告訴給蕭先 生,本以為蕭先生對這位學者的不當私生活方式會持批評态度。可是沒有等學生講完,蕭先生就打斷話,很嚴肅地說:“不要議論别人私生活方面的事,而要注意了解和學習别人的優點,特别是在學術上有什麼新貢獻,對我們有什麼啟迪。”在他看來,年輕人應當善于了解和學習别人的長處,不要熱衷于議論人是人非,尤其是不要去議論前輩的是非。

還有一位晚輩求學者回憶起當年蕭先生“棒喝”的情景:大約是1985年前後,一次這位晚輩求學者到位于BEAT365唯一官网校園内的蕭先生家中求教。當時,求學者已經閱讀了包括庫恩、波普爾、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學哲學著作,對相對論、量子論和哥德爾定理等引發的哲學思考,具有濃厚的興趣。但讓這位求學者困擾的是,伴随思考的深入,自已的思想中充滿了懷疑,感到一切科學真理都是相對的、約定的,感到一切科學理論都缺乏堅實的邏輯基礎,感到自己陷入了虛無之中。

聽完求學者的訴說,蕭先生忽然重重地一拍自己的大腿,大聲說:“嗨,虛無即執着嘛!”蕭先生的這句話宛如禅宗高僧的當頭棒喝,一掃求學者多日的困惑怅惘,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的确,這位求學者之所以産生了虛無的感覺,恰恰是因為他在執着地跟随大師先賢們的腳步追尋着科學理論的邏輯基礎。其實,那不過是一種虛妄的“充實”,不過是缺乏對問題窮根究底的執着。

蕭先生也有很體貼人的一面。平常無論多忙,隻要有學生求見,他都盡量安排時間,熱情接待,傾襄相授。不過,他似乎隻對學術有興趣,每次去見他,基本上隻是談學術上的事,很少談論其他事情。在他看來,學生就是要克服各種困難把學習搞好,不要有所旁骛,年輕人應當珍惜大好時光,打好基礎,努力學習和工作。在他的書桌上和茶幾上,總是堆放着師友們和學術界同行們新出的作品,每次學生去見他,他總是饒有興味地向學生介紹這些新出作品的特色,鼓勵學生不斷寫出新的作品。

蕭先生對于學術界各個時期最新的一些情況總能及時了解。他總是鼓勵學生多讀書,不要隻讀中國哲學史方面的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包容今古開新宇,涵化東西辨主流”。他最欣賞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說明學術研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吹沙”功夫,因此他将自己的作品結集取名為《吹沙集》。每次師生對談,都是先各自談最近讀了什麼書,接觸了什麼思想,有什麼心得,有什麼打算,然後我就傾聽他的意見。

蕭先生特别強調教研室的每位老師都是每個學生的導師。他覺得老師們各有所長,而學生們可以同時學到各位老師的長處。因此,他經常提醒學生要對各位導師平等看待,他自己就非常尊重和團結其他老師。每次重要節日學生去他家看望,他都要問學生去過其他老師家沒有,如果沒有去就趕緊去。

在蕭萐父、唐明邦、李德永等諸位前輩的長期努力下,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學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風格,那就是:“中西對比,古今貫通;學思并進,史論結合;德業雙修,言行相掩;做人與做學問一緻,文風與人風淳樸;統合考據、義理、辭章,統合思想與曆史的雙重進路。”這已經成為本學科點做人與治學的寶貴傳統。

四、博大真人

港台地區的一代大哲方東美先生一生最為服膺的評價是四個字——“博大真人”!這四個字用在蕭萐父先生身上再合适不過了。蕭先生有家學淵源,有童子功,多才多藝,善詩書雕刻,文革在襄陽分校勞動時曾刻過幾枚閑章。

很多學生都記得當年蕭先生說過的一番話:“你們又不會喝酒,又不會吟詩,又不會書法,搞什麼中國哲學?”這句看似玩笑的話,其實反映了他對體制内的教育所造成的起碼的人文質素與修養的缺失表示懷疑。

現代社會使很多人成為片面或單面的人,使很多知識人堕落成為人格分裂的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蕭萐父先生是全面的人,是保存了古代遺風的剛正不阿的現代知識分子。他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而又有深厚的傳統底蘊,是集公共知識分子、思想家、學者、教師、學科帶頭人、文人于一身的人物。在曆史長河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短暫的,每個人的行迹、事業或許都隻是滄海一粟、水漚泡沫,但中華民族的曆史不正是這些有血有肉、有為有守的普通人的集成麼?他有自由開放的心靈,堂庑甚廣,通觀儒釋道,涵化印中西,打通了文史哲,甚至通曉詩詞歌賦,棋琴書畫。

他雖然是中國哲學史專家,但對中國的“二十四史”和古典詩文也非常熟悉,發表過多篇史學論文和大量的詩詞作品。無論是在課堂上、學術會議和私下交談中,還是在其論著裡,他對曆史典故和詩文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他還是學界有名的古典詩人和書法家,他在每個時期都有大量的詩作,相繼編成《劫餘憶存》《火鳳凰吟》《風雨憶存》和《湖海微吟》等,分别收入《吹沙集》《吹沙二集》中出版發行。

蕭先生的書法也獨成一體,既有“水樣的秀美,飄逸”,又有“山樣的渾樸,凝重”,深受師友及同行門的喜愛。師母盧文筠老師是生物學教授,愛梅并擅長畫梅,蕭先生也喜歡“雪後春蕾應更妩,願抛紅淚沁胭脂”的臘梅,每年臘月他們都要到東湖的梅園“踏雪尋梅”,賞梅,畫梅,詠梅。盧老師的梅畫經常由蕭先生題寫詩句,“筠畫萐詩”因此成為一個固定的符号,記錄了多少他們曆盡滄桑“隻梅知”的“歲寒心事”,也經常作為“珞珈風雪裡,遙贈一枝春”的賀年片,飛向四面八方,成為傳遞海内外“中國學”人之間友情的重要信使和文化見證。

大約是2004年初,BEAT365唯一官网為提升文科的地位,促其發展,設置“資深教授”的崗位,請有一定年資與學術實力的學者申報(包括離退休的老師),評上者享受院士待遇。當時任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的郭齊勇教授看到這個文件與表格,便請辦公室分送有關先生,鼓勵大家申報。身為學生,郭齊勇院長想到蕭先生肯定不會申報,但還是按所謂客觀化程序,生怕如有的前輩不知情反而造成工作失誤與諸多誤會,故請辦公室照送。此外,他還存有僥幸心理:“隻要蕭先生肯報,我們幫他填表,以他的水平與聲望,應無問題,起碼可以大大改善他們家裡的經濟狀況吧。”沒想到很快有了信息反饋,辦公室的同志通報,蕭先生發火了,打電話來說:“叫郭齊勇來把表拿回去!”郭老師立即趕到蕭先生府上請罪。那天蕭先生很不高興,指着文件與表格說:“我身體不好,不申報,你拿走吧。”郭老師知道蕭先生是在怪學生。他早就說過,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我何嘗不知蕭師早已超然于名利之外了呢?爾後,與蕭老師的溝通與交談中,我知道老師很理解并支持學校的這個舉措,對已評上“資深教授”的學者十分尊重,實在是他個人覺得既不能再繼續工作,何苦再添心累,而且不想自取其辱。

不少學生喜歡稱呼蕭萐父先生為“蕭公”。這不僅僅是因為蕭先生年壽已高,一頭銀發,更是因為他對于學生有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學生們對蕭公感受最深的,一是人格的成就,所謂壁立萬仭,風骨嶙峋,不作媚時之人或利祿之徒,不發媚俗之言或吹捧之論;二是學習的能力,蕭先生八十歲時的心态比我們還年輕,仍然保持着學術上的朝氣、敏銳與激情。

蕭公辭世時,一位後學這樣評價他:蕭萐父先生是一個特殊的中國哲學家史家,他既不是從尋章摘句找曆史光榮,也不是為鄙薄曆史提供證據材料,而是在人類進步和社會改新的尺度上發現中國思想史失蹤的部分。他對僵化儒學和複古主義有不假辭色的批判,對建構中國思想的新空間有不遺餘力的的追求,學術不作媚時語,立人但求一個真。他是正直不阿、特立獨行的思想家,亦是敢恨敢愛、能哭能歌的詩人。蕭先生一個人的高度标志武漢市這座城市的高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