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風采

首頁 · 院友風采 · 院友群芳 · 正文

青春的哲學系,青春的我們

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22-09-08

倪素香

青春的哲學系,青春的我們

當三十年多前,中國正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入一個新的春天的時候,年輕的我們——84級的哲學學子來到了朝氣蓬勃的珞珈山,來到了再次煥發青春的哲學系,開始了青春的大學時光。

我們的青春真是精彩,因為那個時代的珞珈山真是精彩。我們有全國最美的校園,有全國最年青的校長,有在全國率先實行的學分制,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圖書館,有 那麼多的講座和社團,有太多太多的驚喜和激動……讓年輕的心歡快地跳動,感受祖國的進步和校園的快樂。我們感歎,生在60年代是個錯誤,但在80年代上大 學實在值得慶幸。我們歌唱着改革開放的贊歌,呼吸着自由的空氣,陶醉在東胡之濱、珞珈山下,不斷地學習、奮進、思索,讓青春的足迹深深紮根在珞珈山上。感 謝時代,感謝青春,感謝青春的珞珈山。

年輕的我們真是幸福,在今天已離開本科教學崗位的老教師、老教授,當時正是人生的第二個青春,他們借着撥 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東風,将他們最華美的樂章、最淵博的知識奉獻給了我們。陶德麟、陳修齋、楊祖陶、蕭箑夫、朱傳棨、雍濤、陳祖華……等等,他們今天都已 是大師、名師,而當年他們在課堂上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和學術引導,他們在講座上對我們深深的教誨和啟迪,至今猶在耳邊、還在心中。老師們誨人不倦的高尚風 範、嚴謹的治學态度和青春的學術智慧,讓年輕的我們終身難忘、終身受益。

年輕的我們真是幸運,在今天已是名師、博導的正值人生壯年的各位老師,當年也正是風華正茂之時,他們不僅年輕,而且以他們最旺盛的精力、最富創新的思想, 為我們打開哲學之門,帶着我們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他們就像哥哥姐姐領着迷路的小弟弟小妹妹一樣,帶我們穿梭在中外哲學之林中,使我們這群年幼無知的孩 子,終于走進了哲學的殿堂。郭齊勇、李維武、汪信硯、何萍、鄧曉芒、趙林……等等,沒有他們手把手的引路,我們将會始終徘徊在哲學的大門之外。感謝他們, 感謝他們用青春為我們的人生畫上了最絢麗的色彩,使我們的青春格外豔麗。

年輕的我尤其慶幸,不僅在哲學系讀完了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還有幸在工作幾年之後又來到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陳楚佳老師是我攻讀倫理學方向碩士研究生的指導 老師,沒有陳楚佳老師的引路和指導,我也不會從事倫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陶德麟教授是我攻讀唯物史觀方向的博士生導師,我的成長道路無不凝聚着先生的心 血,先生在我攻博期間擔任着繁重的行政和科研工作,不惜犧牲休息時間給予我學業上的指導。幾年的博士生生涯,在導師的指引下,并借助于導師的深厚哲學功 底,為我的倫理學研究奠定了學理基礎。二位導師不僅在學業上給予我教誨與鼓勵,更是在為人師表方面給我樹立起了榜樣與楷模。能在學術的道路上遇到兩位恩師 的指點,是我人生之大幸。今天如果說我在倫理學研究上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完全是我的兩位導師和各位老師精心指教的結果。老師的恩情無以為報,此文算作學 生的一份薄禮獻給我的兩位恩師,獻給培養我的哲學系和哲學系的各位老師。

如今已經不再年輕的我,對于一直未能在哲學系工作深感遺憾。好在我還在珞珈山這片熱土上耕耘,這不僅使我可以近距離地關注哲學系的發展,又使我因一定距離而對其所生的美感時時蕩漾在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們心中,我們的珞珈山永遠年輕,我們的哲學系永遠年輕!

(作者為哲學系84級本科生,現為BEAT365唯一官网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