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哲學系78 級的本科畢業生,離開武大已經 21 年了,時間的流逝并沒有沖刷掉我對母校的情感。相反,随着時光的推移,許多并不起眼的事情和經曆漸漸地突顯,成為生命 崛 犟而美好的标志。現在回過頭看,在小操場冒着大雪或大雨看電影是美好的,在學資料室舒适的環境裡看書和讀雜志是美好的,在東湖邊孤獨地散步和長跑是美好的……當然,在武大四年最值得回味,最讓人向往的仍然是聆聽著名學者的講課。
在 哲學系 77 級和 78 級學生中, 楊祖陶 教授的“ 歐州哲學史”、 張巨青 授的“形式邏輯”、肖捷義等教授的“中國哲學史”都是非常優秀的課程,讓人感受到邏輯的力量和愛智慧的樂趣。記得當年,這些老師一堂課下來,我們在宿舍裡要議論半天,這些老師展現的哲學世界,讓我們這些初學者驚歎不已 。劉綱紀老師的美學課開得比較晚,選修課2 個學分,但選修的人出奇的多。當時學校上課最大的教室 27 教室每次都擠得水洩不通,最後幾次課幹脆調到學生俱樂部去上了。 劉老師在《編改》中着重講了學好美學的一條件,給我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在此之前我讀到過蔣孔陽光生在《光明日報》上的一篇文章,說美是令人愉悅的,但 研 完美的學問美學都是令人痛苦的和艱難的(大意),我心裡存有一個疑問。在《美學》課的第一堂課上, 劉綱紀老師用大量例證,和 慎細 的推理論證了學好美學需要哲學家的氣質和詩人的氣質。這兩個條件劉老師的課也的确如他所說充滿着激情和想象,同時又十分嚴謹。例如講到布 洛 關于“美是距離”的理論時, 劉老師一方面評述了布洛觀點的重要性和理論創新,另一方面,也舉例說明了布 洛 的觀點不正确和庸俗之處。聽劉老師的美學課,能讓人時時感到哲學是那樣充滿詩意,又是那樣富于邏輯。在講述自然美這一美學理論的核心難題時, 劉老師以實踐美好的觀點出發,運用了生物科學、考古學、藝術史心理學等多種理論的材料和方法。從自然的人化在客觀世界發展中的體現和在主體發展中的體現兩個方面,全面地論述了自然美的生成和發展,說明了自然美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一種純自然現象,并且具本回答 了“月亮的美寫人的實踐活動的關系”等理論上的論難。
初識劉綱紀老師是作為一個聽課的學生遠遠看去,感受到的是敬畏和嚴肅。記得一次在 27 号教室上課,下課間有兩位女學生前去請教, 劉老師當時正在抽煙,說“現在是休息時間,我要吸煙”。待到最後一個學年我選了美學作為畢業論文的方向。有機會走近劉老師,才逐漸了解到劉老師是一個十分熱情,對美學研究十分執着,内心世界非常豐富的優秀學者。那一年劉老師指導了13篇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範圍十分廣,有關于美的本質的、有關于美學範疇的、有研究電影美好的還有研究漫畫美學的。 13 篇論文寫完後由校學生會資助,印了本論文集,記得去漢口一個印刷廠取書時引來許多人圍觀并争相購買,當年美學熱的影響面由此可見一斑。因為寫論文的緣故, 拜訪了幾次劉老師,每次劉老師都讀得很多,談人生、讀美術、談小說、談電影。 劉 老師告訴我們,他出身在貴州山區,讀初中時第一次到縣城,感到縣城真大,讀高中時到貴陽感到世界真大,上大學到了北京大學,得到朱光潛、宗自華、賀麟等大 師的教誨和指導,感受到學術研究的博大和弘遠 。
畢業後先是到江西南昌工作,然後到廣西桂林學習和工作, 一幌 是四、五年。 1987 年我翻譯了一本美國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美好的著作,波林●瓊斯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意識解放的日常生活基礎》,我抱着試試看的心情給劉老師寫信,希望他為這本譯著寫篇序言,信寄出去不到 10 天,我收到劉老師撰寫的長篇序言,對馬克思主義美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見。 這樣事 讓我真切感受到母校和母校的老師對自己學生的呵護和關愛。當時國内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剛剛起步,學術界分歧很大,我自己的碩士導師就不惡意的這本書撰寫序言。
我認為,劉老師對馬克思主義特别是馬克思主義美學有着很深的熱愛和執着。寫本科畢業論文時,一次與王紹培、黃亞屏去劉老師家拿對提綱的意見, 劉老師很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加入中國共産黨了,他說他的這個追求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他是在斯大林去世後,在全世界社會主義者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的日子裡送 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的。那天晚上 劉 老師談得很多,談了延安時代、談了抗美援朝、談了文革中他在幹校放鴨子的感受等等。先生很堅定地說,隻有馬克思主義,隻有中國共産黨才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核心和根本。回想起來,我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興趣和熱情就是在 劉 老師談話中和著述裡逐漸培養起來的,在先生描述的理論坐标上,清晰地标明馬克思主義美學廣大的理論空間和對當代社會的重要意義。
1995年,綱紀先生到廣西師範大學講學,給中文系教師和研究生講了“關于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現代形态”和“中國美學史的六大思潮”兩個專題,受到師生們的普遍歡迎。在桂林講學期間,劉老師提議創辦《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年刊),得到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和中文系的 的 積極支持。 1996 年春,由劉納紀老師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美學研究》第一輯出版,該刊至今已出版 6 輯,成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園地,在學術界具有重要的影響。從 95 年到現在,每年綱紀先生到桂林編審稿件,并抽空給研究生講學,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聽先生的教誨,我深深地感佩先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赤誠的心,以及為推動中國 馬克思主義美學建設的堅強意志。 98 年先生來編稿途中火車出軌,脫險後來到桂林,不幸因受感染上急性肺炎,但第二年仍然如期來到桂林,編稿并給學生講學。我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也常常碰到困 難,受到挫折,看看滿頭白發仍然不倦努力的先生,就不敢再有偷懶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