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風采

首頁 · 院友風采 · 院友群芳 · 正文

老圖曆史那些年

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22-09-08

如果非要說出一個武大最令人難忘的回憶,那麼一定非櫻花莫屬,歲歲珞櫻如約開,年年行客似潮來;如果非要評出一個武大最美的地方,那麼,毫無争議的,必是櫻頂老圖。獅子山頭、櫻頂之上,至高處聳立着一座飛檐畫角、琉璃碧瓦的老式建築,曆經歲月的洗禮,飽受風霜的打磨,它就是BEAT365唯一官网最早的圖書館——武大人口中親切稱道的——老圖。

作為BEAT365唯一官网老建築群之一,老圖無疑是學子們心中極具分量的珍貴回憶和精神象征。從奧林匹克操場仰望獅子山,蒼翠的松林間掩映着老圖挺立高處而遠眺的堅實身影;緩緩走過櫻花大道,叩開半睡的櫻花城堡,穿越老齋舍,登臨櫻頂,便初見老圖。多年來曾數次修葺整修,仍不改它古樸的模樣。

老圖呈“工”字形,由一座主樓和前後兩翼的四座附樓聯結而成,飛檐畫角,龍鳳卷雲,頗具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威武和莊嚴;内部則采用了西式的回廊、吊腳樓、石拱門、落地玻璃等,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發揮得完美而極緻。老圖的南屋角,這裡立有粗大的隅石,檔案館資料稱為“雲紋照壁”。在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間護欄以左右的勾闌和中央的雙龍吻背,造成“圍脊”的效果。

對于大多數武大學子而言,老圖書館不僅是一個自習和求知的地方,更是武大的精神地标。這座建于1935年的老建築不僅是珞珈講壇的主辦地,也是博士學位授予儀式舉行的地方,學校的校徽、宣傳片、明信片,無不以老圖的飛檐作為最重要元素。雖然新圖書館擴建完工并已投入使用,但老圖書館作為自習室的一樓大廳裡200多個座位經常座無虛席,老圖外,不時有畢業生新人在這裡取景拍攝婚紗照;學生在一邊排演話劇;遊人來來往往。

“老圖書館是國内比較早用鋼筋水泥的結構表現中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站在樓上可以一覽武大的風景。”老館長徐正榜介紹,在重要外賓或者領導人莅臨武大的時候,老圖是重要的一站。出于保護古建築的考慮,老圖平常不對學生和遊人開放。但每屆學生畢業時,每人都有一次登上老圖書館頂樓的機會。

不知你是否也還記得“清晨七點老圖”的故事?天初曉,雞已啼,第一縷晨光打在松針上,繞過青磚瓦檐,穿透那一扇扇精緻雕琢的窗棂,在自習的桌角處、光潔的木地闆上留下躍動的腳步。往往這個時候,那些背着書包、拿着水杯,在門前的台階上排隊等待着開門的學子們,用朗朗書聲和竊竊私語喚醒了憊懶惺忪的櫻頂,開始了那專屬于武大學子的美好時光。“吱呀”一聲,一扇木制門扉輕輕推開,魚龍而進的不隻是縷縷陽光,更有已然久候的若渴求知之心,照亮了書架,也溫暖了整個老圖。

要知道,一個圖書館,最大的特點應該是書多。曾經是武大最大的圖書館,萬卷藏書自然是不能少的,曾經有一段時間,藏書量在全國大學在中亦是屈指可數。即使後來,新圖書館落成而老圖書館成為了古籍的保存地,再後來古籍所搬遷離去,遂成為了BEAT365唯一官网的校史館,然則如此,老圖總是與書命運相連。從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志叢書,再到經史子集、家譜族牒,曆史文獻、著述收藏等,每一本都是凝固的曆史,每一本亦是精彩的人生。模樣如初,風采亦未削減。而此時老圖靜靜守候的,不僅僅是那藏書萬卷,還有這所學校百年風雲變幻的曆史,見證着一代代珞珈山主人的成長與成才,陪伴着山上珞櫻零落成泥而後重新吐豔枝頭。除了書多,另一個特點便是人多。武大學子雖然戲稱為“武大郎”、“武媚娘”,但可不是胸無半點筆墨、身兼一絲才華的粗鄙之人,如果要論起他們的刻苦程度,可就不單單是“學霸”二字能夠概括得了的了。這個單是從每天圖書館的人流量上面,就可以窺得一斑。若是不能早起去門前排隊,指不定自習室的位置就已經沒有了。而除了“周五梅操電影”,“清晨七點老圖”更是那個時候情愫暗生的美好約定。

如果說進館自習和借閱書籍是所有武大學子都曾經曆過的東西的話,那麼還有一群學生,他們曾經在老圖裡承擔起了各項工作。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武大就曾經建立過一種叫“工助生”的助學制度,類似于現在的勤工儉學。根據學校各部門工作的需要,招聘學生去做一些教學輔助工作,那時每個月的報酬是100斤大米。當時每月的夥食費是60斤大米,剩下的40斤大米折合成人民币便可做零用錢。曾經有不少同學,被分派到圖書館閱覽室工作。“圖書館閱覽室訂有很多外語報紙雜志,需要進行分類登記和制作卡片。外語報紙雜志除英語、法語外,還有很多俄文的。當時在圖書館裡的職員中懂俄語的可以說幾乎沒有,因為教授們那時還在突擊速成學習俄語呢!每晚我到閱覽室去工作兩小時,那裡環境很安靜,工作之餘可以從這裡眺望東湖的優美風景。有時報刊數量不多,我完成登記制卡工作以後還可以浏覽一下最新的外文報紙,這對外語系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極好的學習機會。由于工作關系,我還有機會到書庫去參觀,那一排排書架上的線裝書、精裝書使我大開眼界。武大圖書館藏書之豐富當時在國内來說可以算是名列前茅的。在圖書館我還認識了當時的館長、曆史系的朱教授。當時他剛從美國回來不久,他曾在美國工作了10多年,以後我才了解到他是國内著名的地方志學專家,報上曾用大版篇幅報道他的先進事迹。”校友薛芳馨用筆寫下曾經在老圖邂逅過的點點滴滴,這段在老圖勤工儉學的經曆是她一生中非常難忘而珍貴的回憶。

“幽幽過玄境,泠泠聽水聲。風竹弄舞姿,亭欄淨無塵。舉目望煙雲,俯首為窮經。夕陽徐徐落,信步是歸人。”(校友劉挺《圖書館》)落日的餘晖把老圖的影子拉得很長,門扉掩閉,飛鳥歸巢,仿佛看到了當年學子們不舍地邁出圖書館的身影,也是這般安适惬意。圓月上梢頭,疏雲落銀河,路燈把一束束黃白的光亮打到老圖上,顯得神秘而典雅。夜晚的櫻頂很美,星空下的老圖更是别有一番風味。曆經數次變遷,老圖已然挺立在櫻頂,雖然轉型成為了校史館,但那一份曾經的屬于老圖的信仰和回憶依然值得珍藏。相信在未來很長的日子裡,老圖會在櫻頂的土地上紮根深入,也依舊會活在武大學子們的心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