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風采

首頁 · 院友風采 · 院友群芳 · 正文

楓園生活變遷錄

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22-09-08

楓園閱覽室旁邊,伫立着一塊石頭,當年陶德麟老校長書寫下行雲流水的“楓園”二字。直到如今,一年年春去秋來,楓葉紅遍又落盡,它就靜靜地躺在那裡,陪伴着楓園,守護着楓園。沒有梅園桂園的四通八達,不似櫻園那般花枝招展,也沒有湖濱獨扼東湖的大氣磅礴,但楓園從未倦怠過霜葉紅的二月,就像個安靜的隐士,默默駐守在珞珈山腳下。

學子來了一撥,去了一撥;路燈壞了一盞,換了一盞;店鋪開了一間,走了一間。留學生進駐,不同膚色的人們開始在這裡共同生活;夜市漸起,打破了楓園往常的寂靜。唯一不變的,是這裡紅透一年又一年的楓樹,是那塊經曆着楓園風風雨雨的石頭,是那一種求學武大、成才珞珈的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那年,尋一株楓樹等你,拾一枚楓葉贈你,到現在似乎仍然是一個美好的約定。

聽老校友說過去的故事

“仍然記得,30多年前,我剛剛進入武大求學,楓園兩邊的楓樹還都是剛栽的,隻有一些嫩芽兒,新土還灑落在地面上。昨天晚上又去量了一下,最粗的一棵樹,腰圍現在已經一米了,枝繁葉茂。”87級beat365体育官网校友丁邦清回憶起楓園生活的時候,無限感慨。

他笑着告訴我們,那個時候,楓園宿舍區的背後有一大塊區域,沒有房子,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楓林。這邊的楓林長得很茂密,秋天的時候,楓葉紅了一座山,就像是潑墨一樣,一層覆蓋一層。日光照射,樹影斑駁,時常能夠聽到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嬉戲,也總能看到有不少的同學,就在林中大聲朗讀一些經典著作、詩詞文章;因為沒有路燈,女生晚上很少從那裡走,晨讀或傍晚散步的時候都會很暗。有的女生要去晨讀的話就得跟着男生,當然時間久了那就不隻是晨讀了……

據校友回憶,在計劃經濟的年代,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談一場戀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那個時候,楓園食堂并不像今天這般大,現在不僅有兩個食堂緊緊相挨,菜品式樣更是豐富不少。那個年代還是憑票供應,糧票、布票等等比錢還要好使,仍然記得,一斤糧票可以換一斤鴨蛋,一個鹹蛋就可以三餐下飯。寒窗苦讀,不敢亂花錢,也不舍得花錢,平時就會有一些同學,每天早起,沒課的時候就到漢正街這樣一些稍微遠點的地方,去賣一點麻醬之類的小吃食、小商品。大概也隻有在拿到了一筆稿費,或者賣東西攢到了點錢,才願意在慶祝節日的時候,給自己換兩塊豬肉吧!

在楓園的日子雖是過得清貧,卻也充實快樂。多年以後,再回來與楓園重逢,記憶中的那株楓樹已經從小小的枝幹長到了這麼高這麼大,食堂師傅做出的菜還是有點鹹,這條路雖然擴建了但還是熟悉的模樣,那會兒可沒有這麼多像山裡的精靈一樣倏忽出沒的貓,縫補衣服的那個小攤子哪兒去了?老阿姨還健在麼?點點滴滴,件件樁樁,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楓園,那些親切的人、那些美好的事物,還有那種割舍不掉的情感,時常浮現在心頭。

除了漫山的紅楓,妖冶的曼殊沙華同樣在這裡肆意生長着。纖細紅豔的花瓣舒展成圓輪,沒有綠葉的陪襯,獨自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殘陽如血似的妖豔,潔白如雪般的純美,但看後心中湧起莫名的悲涼。正如它的另一個名字“彼岸花”所象征的意義一般,花與葉會生生相守,生生相錯。學生時代,一份青澀懵懂、但卻純真美好的愛情,不似曼殊沙華般凄苦,猶有楓葉如約紅之矢志不渝。彎彎曲曲的小路在林間延伸,清晨或雨後的薄霧裹挾着清新的空氣,兩人挽手漫步其中,眉眼盈盈,似乎有着無限的癡情與愛意。從楓園走向梅園,路不算遠,與你一起在梅園小操場看一場電影,同樣是一個美好的約定。

聽新學姐講現在的變化

近些年,随着學校對宿舍區域的逐步改造,曾經最落魄偏僻的楓園也在一點點煥發生機。

今年哲院16級新生女生住在楓園14舍,而在她們進來之前,這裡也是哲院12級女生的家。這棟經曆了一場大翻修後終于煥然一新的“公主樓”現在每層樓有六十多個寝室,容納了這一級文理學部幾乎所有的女生。嶄新的上床下桌,寬敞的儲物空間,讓人安心的防盜門,還有空調、獨衛、陽台、校園卡門禁系統……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安靜地等候入住的學子,12級這群大一時還住着簡陋六人間的姑娘們終于在大二開學時喜迎新家。

若要請她們說起楓園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會提到一場特殊的婚禮,一場在楓園宿舍天台舉辦的浪漫婚禮·。陳菲與朱道坤,兩位住在楓園的BEAT365唯一官网法學院博士生,他們從小就是鄰居,但到了大學才相識。2015年10月6日,他們在BEAT365唯一官网楓園一學生宿舍裡接親,在天台上舉辦婚禮并邀請衆多師友一同見證他們珞珈山下的幸福。這件事情被校園内外各大媒體争相報道,并冠以“在愛情開始的地方娶你,是紀念亦是承諾!”這樣的标語,一時間在楓園甚至全校傳為佳話,女孩子們為愛感動,心生羨慕。

而beat365体育官网晚一年進校的13級女生被分配在楓園12舍,離畢業離校還有不到兩個學期,目前正是本科生裡資曆最老的一批人同樣對這裡充滿了回憶,楓園CBD和留學生一定是她們楓園生活中的關鍵詞。

楓12舍的南面緊鄰“楓園CBD”,作為附近最大的也幾乎是唯一的商鋪區,“楓園CBD”的稱号名副其實,13級的女生們見證了這一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到繁的興起與發展曆程。現在從東數過去,珞珈自強超市、晨光文具店、楓緣行理發店、緣聚飲品店、驕子洗衣店、打印店、水果店應有盡有,滿足了學生最基本需求,部分商鋪通常會營業到深夜11點之後。但是,楓園最熱鬧的時候是曾經的晚上,夜市一條街,五六點鐘過了下課的時候,流動攤販們像變戲法似的推出各家的寶貝小車,熱騰騰的生煎包、香辣撲鼻的麻辣燙、總要排隊等很多的粉絲煲、動作利索的炒粉炒飯、可以自己選擇加很多配料的白粥、現包現煮的鮮肉馄饨、一位叔叔吆喝的雜糧煎餅還有外國小哥賣的土耳其烤肉卷……住在楓12樓的同學們偶爾調侃楓園食堂會不會因此倒閉,可是随着有一天起所有攤販忽然銷聲匿迹,毫無征兆,楓園夜市熱鬧非凡的場景一去不複返。

宿舍樓正對着的是楓11,住着本與自己生活毫無交集的博士生,但上學期發生的一件事讓不少楓12的妹子感概,博士叔叔太給力。由于留學生宿舍沒有門禁,留學生在深夜出入楓園CBD時的自由言語、嬉笑打鬧還有摩托車的轟鳴聲,嚴重影響着附近學生的休息。16年5月,因為留學生深夜飙車,十幾位印度學生與楓11的博士生們發生激烈争吵并與門内的學生展開對峙,校保衛部與珞珈山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才平息沖突。幾位博士生自發組成維權小組,起草建議遞交校學生會權益部請求校方予以解決,不久後由印度留學生簽名的道歉信貼到了楓11與楓12的宿舍樓下,警方巡邏車也出現在楓園附近。

雖然這件事過去很久,人們也漸漸淡忘,但膚色有别、性格迥異的留學生們的确給楓園學子的日常生活注入鮮活的色彩,總是圍坐在楓園台階處歡笑聊天的他們甚至逐漸成為我們交流中繞不開的話題。

一年年春去秋來,楓葉紅遍又落盡,風風雨雨幾十年裡,楓園的變遷從未停止,而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正把這片珞珈山腳下的楓園當做自己真正的家。

(文:黎梓城 姜小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