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雙聘教師  >  教授

師資隊伍

喻豐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2-22

 

姓名:喻豐

 

性别:男

 

職稱:教授

 

教研室: 基礎心理學教研室

 

辦公室: 振華樓B512

 

接待時間:預約

 

郵箱地址:psychpedia@whu.edu.cn; yufengfengfeng@gmail.com

 

簡 介

 

 

喻豐,1985年出生于湖北武漢,現任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挂職)、心理學系主任,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市武漢英才。其于2014年獲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培養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2017年于中共中央黨校參加中組部等六部委第73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2023年于中共中央黨校參加中組部等六部委第97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兼任山西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山西省省級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導師、幸福科技實驗室學術專家。曾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學系工商管理博士後、助理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博士生導師,曾入選陝西省省級高層次人才計劃、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A類。現任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文化心理學專委會委員、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人格心理學專委會委員、理論與教學專委會委員;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常委;陝西省青年創業導師協會理事;湖北省反邪教協會理事;湖北省社會心理學會理事,武漢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副會長;武漢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市關愛協會理事;《中國心理學前沿》主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心理學探新》《心理技術與應用》編委等。其研究方向為道德心理學、科技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等科研項目20餘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3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心理學報》《科學通報》等國内外學術刊物發表SCI/SSCI/CSSCI等同行評議論文140餘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其教學獲陝西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在BEAT365唯一官网開展的心理學講座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等諸多媒體報道,獲BEAT365唯一官网十佳優秀教師、查全性獎教金、BEAT365唯一官网傑出青年(教職工)。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人工智能的道德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的生活實踐


 

開設課程


現在BEAT365唯一官网開設:

普通心理學(心理學系、弘毅學堂,本科生專業必修課)

心理統計學(心理學系,本科生專業必修課)

道德心理學(心理學系,本科生專業選修課,beat365体育官网課程思政項目課程)

消費心理學(心理學系,本科生專業選修課)

心理學視野(心理學系,本科生專業選修課)

進化心理學(心理學系,本科生專業選修課)

心理學經典研究(心理學系,本科生專業選修課)

積極心理學(全校通識課)

政治與領導心理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高級道德心理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高級政治心理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高級科技心理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高級積極心理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曾在:

清華大學開設和講授人格心理學、心理學史、跨文化溝通、大數據思維與行為(研究生)、心理學概論、心理學前沿問題、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研究(研究生)、社會與文化心理研究(研究生)等課程;在西安交通大學開設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研究生)等課程。也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與心理學系、五道口金融學院、深研院,以及長江商學院、BEAT365唯一官网、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等校講授MBA、EMBA、幹部培訓或在職研究生的積極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商業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戀愛心理學、管理溝通、領導科學、壓力管理、文化心理學等課程,并對諸多企事業單位進行管理咨詢、測評與培訓。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代表性論文:

Yu, F. *, Xu, L.*, & Peng, K.* (2022). Theory of human centered social cognitive cha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43(4), 152-167.

彭凱平*, & 喻豐* (2012). 道德的心理物理學:現象、機制與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 (12), 28-45.

彭凱平*, 喻豐*, & 柏陽*. (2011). 實驗倫理學:研究、挑戰與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 (6), 15-25.

趙一駿, 許麗穎*, 喻豐*, 金旺龍. (2024). 感知不透明性造成職場中的算法厭惡. 心理學報, 56(4), 497-514.

許麗穎, 王學輝, 喻豐*, 彭凱平. (2024). 感知機器人威脅對職場物化的影響.心理學報, 56(2), 210-225.

魏心妮, 喻豐*, 彭凱平*, 鐘年. (2023). 心理豐富對親環境行為的影響. 心理學報, 55(8), 1330-1343.

許麗穎, 喻豐*, 彭凱平. (2022). 算法歧視比人類歧視引起更少道德懲罰欲. 心理學報,54(9), 1076-1092.

胡小勇, 李穆峰, 王笛新, 喻豐*. (2024). 人工智能決策的道德缺失效應及其機制. In press at 科學通報.

喻豐, 許麗穎, 韓婷婷, 彭凱平, 劉知遠, 胡曉萌*. (2020). 道德節律:基于新浪微博的道德動機每分變化.科學通報, 65(19),2055-2061.

許麗穎, 喻豐*. (2020).機器人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科學通報, 65(6),496-510.

胡小勇, 楊沈龍, 鐘琪, 喻豐*, 陳紅*. (2018). 健康與階層的關系: “社會—心理—生理”機制. 科學通報, 64(2), 194-205.

喻豐*, 彭凱平*. (2018). 文化從何而來.科學通報,63(1), 32-37.

喻豐, 彭凱平*, 鄭先隽. (2015). 大數據背景下的中國心理學:心理學的學科體系重構及特征.科學通報, 60(5-6), 520-533.

Wei, X., Yu, F.*, & Peng, K. (2024). Seeing is more than believing: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heat increases climate action. In press at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Xu, L., Zhang, Y., Yu, F.*, Ding, X., Wu, J. (2024). Folk belief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s. In press 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

Hou, T., Ding, X.*, & Yu, F.* (2024). The moral behavior of ethics professors: A replication-extension in Chinese mainland.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37(2), 396-427.

Rao, T., Yang, S., Yu, F.*, Xu, B., & Wei, J. (2022) Perception of class mobili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prosocial behaviour.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5(1), 88-102.

Yu, F., & Peng, K., & Hu, X.*. (2021). Knowledge is money: Financial value and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cultural capital. PsyCh Journal,10(1), 87-95.

Zhao, Y., Yu, F.*, Jing, B., Hu, X., Luo, A., & Peng, K. (2019). An analysis of well-being determinants at the city level in China Using Big Data. 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143(3), 973-994.

Yu, F.*, Peng, T., Peng, K.*, Zheng, X., & Liu, Z. (2016). The semantic network model of creativity: Analysis of online social media data.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8(3), 268-274.

Tang, S., Yu. F.*, Han, J., Chen, S., & Shi, J. (2016). Taste moral, Taste good: The effects of moral logo and second language on product taste evaluation.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50, 152-156.

Yu, F.*, Peng, T., Peng, K.*, Tang, S., Chen, C. S., Qian, X., Sun, P., Han, T., & Chai, F. (2016). Cultural value shifting in pronouns us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7(2), 310-316.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1. 國家社科基金(20CZX059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501105

3. 北京市社科基金(15ZXC020

4. 中國博士後基金(2015M580112

5. 國家社科重大子課題(19ZDA02118ZDA30717ZDA324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20SK0182020HW0012022HW010

 

社會兼職

《中國心理學前沿》雜志主編;《心理學報》雜志編委;《心理科學進展》雜志編委;《心理學探新》雜志編委;《心理技術與應用》雜志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SSCI)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SSCI)雜志編委;

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

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曾為籌委會主任),文化心理學專委會委員,心理學與社會治理專委會委員;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委會委員、理論與教學專委會委員;

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辦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通訊評審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通訊評審專家。


 

獲獎情況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

陝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2018

科學中國人年度傑出青年科學家提名(2017

北京市優秀畢業生(2014

教育部博士學術新人獎(2012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2013)、優秀博士後(2016)、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2014)、優秀畢業生(2014

BEAT365唯一官网第十五屆“尊師愛學——我最喜愛的十佳優秀教師”(2022

BEAT365唯一官网查全性教師1977獎教金(2022

BEAT365唯一官网優秀網絡文章獎(2022

BEAT365唯一官网傑出青年(教職工)(202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