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張文娟 | |
性别:女 | ||
職稱:副教授 | ||
教研室:基礎心理學教研室 | ||
辦公室: | ||
郵箱地址:wenjuan@whu.edu.cn |
簡 介 |
2002.9-2006.7,南京師範大學,學士 2008.9-2014.1, 北京師範大學,碩博士 2011.8-2012.8,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香槟分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2014.4-2016.5 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系, 師資博士後 2019.10-2020.7,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兒童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
兒童青少年人格和社會性發展及家庭影響因素; 家庭情緒社會化與學齡前兒童情緒和人格發展; 優質早期教育項目對兒童人格發展異常的預防性幹預效果及差别易感 |
開設課程 |
兒童發展障礙與治療 大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學與生活 普通心理學 |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
Zhang, W., Wang, M., Yu, M., & Wang, J. P. (202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DSM-5 in Chinese Nonclinical Adolescents. Assessment. Online. IF = 4.667 Zhang, W., Liu, T., Li, X., Zhang, S. (2020).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DSM-5 Personality Domains in Adolescence: A Person- and Variable-Based Approac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ccepted). Online. IF = 3.004 Zhang, W. Wang, M., & Ying, L. (2019). Parental Mindfulness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The Role of Mindful Parenting and Secur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Mindfulness,10, 2481-2491.【SSCI, 2019影響因子3.5】 Zhang, W., Zou, H., Wang, M., & Finy, M. S. (2015). The role of the dark triad traits and two construct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loneliness in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5, 74-79. 【SSCI, 影響因子1.967】 Zhang, W., Finy, M. S., Bresin, K., & Verona, E. (2015). Specific patterns of family aggression and adolescents’ self- and other-directed harm: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sonality.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30(2), 161-170.【SSCI, 影響因子1.025】 Wang, M., Zou, H. & Zhang, W. (2018).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ole of humor style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y, in press.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18-9982-2. Tang, Y., Harris, P., Pons, F., Zou, H., Zhang, W. & Xu, Q. (2018). The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 among young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 Development, 42(5), 512-517. 張文娟,葉惠玲,許曉栎,王碩. (2018). 依戀與人格障礙:維度診斷的新視角.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 72-82. 張文娟, 常保瑞, 鐘年, & 張春妹. (2016). 文化與創造力:基于4P模型的探析.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25-36. 張文娟, 鄒泓, & 李曉巍. (2016). 情緒分化理論對處境不利兒童預防性幹預實踐的啟示與應用. 中國特殊教育(1): 76-83. 鄒泓, 劉豔, 張文娟, 蔣索, 周晖, & 餘益兵. (2015). 青少年社會适應的保護性與危險性因素的評估. 心理發展與教育, 31(1), 29-36. 王明珠, 鄒泓, 李曉巍, 張文娟, 王英芊, & 蔣索. (2015). 幼兒父母婚姻沖突與教養方式的關系:父母情緒調節策略的調節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31(3), 279-286. 張文娟, & 張惠. (2014). 黑暗三人格的兩面性及心理機制解析.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 38-47.. 唐光蓉, 鄒泓, 侯珂, 蔡迪, & 張文娟. (2014). 家庭創新環境的特征及其與中學生日常創造性行為的關系:創造性人格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學 (5), 1125-1131. 梁钰苓, 鄒泓, 孫鵬, & 張文娟. (2013). 青少年人格五因素對其學校人際關系質量的影響. 中國特殊教育 (1), 68-72. 張文娟, 程玉潔, 鄒泓, & 楊穎. (2012). 中學生的情緒智力、社會問題解決技能對其師生關系的影響. 心理科學 (3), 624-630. 張文娟, 鄒泓, & 梁钰苓. (2012). 青少年父母支持的特點及其對社會适應的影響:情緒智力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28(2), 160-166. 張文娟, 鄒泓, & 李曉巍. (2011). 青少年的父母監控狀況及其對社會适應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7, 267-273 鄒泓, 李曉巍, & 張文娟. (2010). 青少年家庭人際關系的特點及其對社會适應的作用機制. 心理科學 (5), 1136-1141. |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
主持的科研項目
1.留守兒童人格發展的動态評估及預防性幹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2016年~2021年3月 2. 親子共讀的情緒社會化功能與心理機制(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BEAT365唯一官网自主科研項目(人文社會科學)(113-413000007)2016年~2018年 3.黑暗人格三因素的兩面性:測評、社會功能和幹預(主持)第58批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一等資助(113-211000066)2015年~2016年 參與的科研項目
1 兒童青少年情緒智力的發展與促進(參與)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4JJD190003)2014年~2018年
2 流動兒童自主神經活動與情緒适應:家庭環境和同伴依戀的調節作用(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400889)2014年~2017年
3 青少年社會适應的危險性因素與保護性因素(參與)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05JJDXLX001)2008年-2013年
4 青少年創新能力的認知神經基礎及其培養,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教育學國家重點課題 2008年-2013年 5 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征調查項目,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研究重點課題 2008年-2011年
|
社會兼職 |
|
獲獎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