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張春妹,不良同伴交往與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心理研究(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叢書文庫)。武漢: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譯著: 張春妹,洪建中,王東等譯,史蒂文·J. 海因(加拿大)著,《文化心理學》。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21年1月版(入選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20年度30本好書) 張春妹主編,文化心理學精品譯叢,包括7本譯著: 洪建中,張春妹譯,《文化心理學:曆史與未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23萬字/8.36萬) 王志雲,謝天譯,《理解文化:理論、研究與運用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趙俊華,張春妹譯,鐘年校《牛津中國心理學手冊(上卷):認知與學習》。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 李傑譯,鐘年、張春妹校,《牛津中國心理學手冊(中卷):自我與健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 劉毅,嚴瑜譯,鐘年、趙俊華校,《牛津中國心理學手冊(下卷):社會與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 姜兆萍,胡軍生譯,《跨文化心理學研究方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張春妹,張文娟譯,《文化發展心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參與主編: 鄒從容,張春妹主編,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二年級分冊。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14年7月版(湖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為湖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劉電芝、鄒泓、錢銘怡、周宗奎主編,《兒童心理學十萬個為什麼》。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孫曉軍,趙景欣,雷江華. 《特殊處境兒童心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 範翠英,孫曉軍,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佘雙好主編,畢生發展與教育。武漢: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鄒泓主編,心理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版。 周宗奎主編,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學習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孫雲曉,鄒泓著,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 鄒泓等譯,發展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用書 論文: 1.張春妹,張安琪,彭顯華,朱小玲,小學兒童寬容品質的概念内涵與量表編制。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22(22)(CSSCI) 2.張春妹,張安琪,朱小玲,杜麗虹,寬容對小學生外化問題行為的影響:友誼質量、敵意歸因的中介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21(21),62-80. (CSSCI) 3.張春妹,張璐,流動兒童的城市文化适應與主觀幸福感:同伴關系有調節的中介作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1,10,(CSSCI) 4.張春妹,全湘,孫曉銅,流動兒童的城鄉文化适應與物質主義: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21(20),116-143.(CSSCI) 5.張春妹,周權,殷冉,集體主義/個人主義與團隊創造力:内隐知識共享的中介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20(19),45-61.(CSSCI) 6.張春妹,丁一鳴,陳雪,周長新,流動兒童的同伴接納與外化問題行為:自尊和物質主義的鍊式中介作用。中國特殊教育,2020,1(235),65-72.(CSSCI) 7.周權,張春妹。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光明日報 教育家,2020年1月 8.黃琨,張春妹,錢琨,臧克茂的身份認同。中國科學報,2019年2月15日第8版,“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系列報道214。 9.黃琨,張春妹,李宏芳,在“采集”中成長——臧克茂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小組工作心得。中國科學報,2019年3月8日第8版,“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系列報道217。 10.張春妹,武敬,朱文聞,流動兒童的學校人際關系與自尊: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14輯,2019年,38-55.(CSSCI) 11.張春妹,張彤,彭轶夫,喜愛看韓劇提高了女大學生擇偶标準?心理學進展,2018,8(9),1306-1313. 12.孫曉銅,張春妹,西藏高校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及其影響調查研究。西藏教育,2018,5,59-62 13.張春妹,朱文聞,流動兒童的城鄉文化适應與心理适應: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12輯,2017年,93-109.(CSSCI) 14.張春妹,劉毅,姚昌鋒,張掌然,石惠,陳震宇,監獄罪犯自殺意念量表的編制。犯罪與改造研究,2017年1月,65-72. 15.張春妹,殷冉,大學生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及培育。李佃來主編,哲學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7年6月版,47-61。 16.張春妹,梁竹,殷冉,當代中國邪教信衆個體卷入的心理原因分析——基于對湖北前邪教組織成員訪談。收入陳良咨、毛欣娟主編《依法治理邪教研讨會論文選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版,306-318。 17.封珂欣,張春妹,淺談人類學、心理學與傳播學中的文化研究方法。學理論,2016,6,168-169 18.張文娟,常保瑞,鐘年,張春妹,文化與創造力:基于4p模型的探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25-36.(CSSCI) 19.Zhang Chunmei, Zhou Changxin, Liang Zhiming (201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utonomous Motivation and Employee Creativity of Newcomers in Career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ummit Forum of China’s Cultural Psychology, Nov. 5-6, 145-151. (CPCI-SSH) 20.Feng Lin, Zhang Chunmei(2016). 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Self-Construal and the Individual Self-Construal on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Egoistic Behavior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ummit Forum of China’s Cultural Psychology, Nov. 5-6, 187-193.(CPCI-SSH) 21.Zhang Chunmei, Zhang Guangyu, Hu Bing (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directional acculturation in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UMMIT FORUM OF CHINA'S CULTURAL PSYCHOLOGY, 192-199. (CPCI-SSH) 22.Zhang Chunmei, Zhang Guangyu, Peng Yifu (2014). The Psychology Adaptation in the transi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urban culture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UMMIT FORUM OF CHINA'S CULTURAL PSYCHOLOGY, 185-191. (CPCI-SSH) 23.Zhang Chunmei (2014). Wuhan University “70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Team: Study of Current Cultural Psych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UMMIT FORUM OF CHINA'S CULTURAL PSYCHOLOGY. (CPCI-SSH) 24.張春妹,現代城鄉文化變遷中的心理适應。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4,103-107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全文轉載,2014年第12期 25.胡冰,張春妹,韓曉,同伴關系對流動兒童心理适應的影響。中小學德育,2013,(12):23-27 26.張春妹,發展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必要性及培養建議,哲學評論,2013(CSSCI ) 27.張春妹,自主性的研究綜述及展望。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與評價研究中心組編,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2012年。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3年6月版,789-814。 28.Zhang Chunmei, Xia Mengya(2012). Assessment of Belongingness i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a School Belongingness Scale in Chinese Public University Student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UBL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8-64(CPCI-SSH) 29.張春妹,夏夢雅,自殺成因的心理學理論研究。理論月刊 ,2012年第6期(CSSCI) 30.張春妹,獄内罪犯自殺危險性的評估研究初探,中國監獄學刊,2009年第6期,111-115 31.張春妹,周宗奎,成長的障礙與沖擊。青年研究學報,2009,12(1) 32.Zhang Chunmei, Zou Hong (2008). Characterizing adolescents’ deviant group ident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ugust, 3-4:256 (SSCI) 33.周宗奎,張春妹,Yeh Hsueh,小學兒童的尊重觀念與友伴關系。心理學報,2006(2): 232-239 (CSSCI) 34.張春妹,鄒泓,青少年犯罪與人格的關系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6(2): 241-248。(CSSCI)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6年第7期 35.張春妹,鄒泓,侯珂,小學兒童尊重行為與人格、班級環境的關系。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3): 16-22。(CSSCI) 36.鄒泓,張春妹,中學生的人格、感知的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44-52。(CSSCI)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06年第10期 37.張春妹,鄒泓,向小平,中學生的自尊與人格特質的相關性。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8): 588-591。(CSSCI , CSCD) 38.向小平,張春妹,鄒泓,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及其與人格的相關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3): 296,299。 39.李彩娜,鄒泓,張春妹,親子間家庭功能知覺相似性的特點及其與青少年自尊的關系。心理科學,2006(6): 1492-1495。(CSSCI) 40.張春妹,周宗奎,Yeh Hsueh,小學兒童的尊重觀念及其發展。心理科學,2005(2)。(CSSCI) 41.張春妹,學會與他人交往,時事(高中版),2005年第3期,總第71期。 42.張春妹,讓青春遠離暴力,時事(高中版),2005年第4期,總第72期。 43.張春妹,心理學的研究取向——兩種主義的對立、根源與走向。贛南師範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4期。 44.李萌,張春妹,大學生、研究生成就動機水平的測查與分析。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3期。
|
主持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流動兒童積極心理适應的促進機制與幹預研究”(21FSHB012),2021.10-2024.10。 2.BEAT365唯一官网“70”後學科團隊建設項目“當代文化心理學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2.7-2015.12。 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獄内罪犯脫逃、自殺危險性評估研究”(07JCXLX006),2007.11-2011.12。 4.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家庭系統觀下流動兒童的城鄉文化适應對心理适應的影響機制(2016GB001),2016.9-2018.12 5.BEAT365唯一官网自主項目(人文社會科學)“湖北專項”基金,“武漢市流動兒童城市适應性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1.7-2012.7。 6.BEAT365唯一官网自主項目(人文社會科學)“70後”計劃項目,“家庭/個體自我建構對青少年利他/利己行為的影響”, 2015.4-2016.12。 7.beat365体育官网高校科研經費“儒家文化心理學”子項目“儒家文化浸潤下中國人家庭自我的概念研究”,2018.2-2020.12。 8.湖北省監獄管理局委托項目“危險罪犯的評估與預防研究”, 2007.9-2011.12。 9.湖北省公安廳項目,“犯罪高危人群的評估與識别研究”, 2009.11-2011.12。 10.BEAT365唯一官网“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動态追蹤計劃”項目,“西方自主性的心理學研究” 2011.4-2012.4。 11.省部級項目“邪教心理研究” 2014.7-2015.12。 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兒童青少年情緒智力的發展與促進”(14JJD190003),子課題負責人,2014.7-2017.7。 教學項目: beat365体育官网“十四五” 規劃教材建設項目《畢生發展心理學》,2021.11-2024.12 BEAT365唯一官网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項目(2016JG004)“建構主義指導下問題驅動的‘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 , 2016.9-2019.7 BEAT365唯一官网MOOC項目《發展心理學》, 2016.11-2018.9 BEAT365唯一官网MOOC國際項目《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20.10-2021.12 BEAT365唯一官网一般通識課建設項目《畢生發展心理學》, 2018.5-2021.5 參與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童年期兒童同伴交往的發展:中美比較研究”,項目号30270473。 全國教育規劃“十五”課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項目“少年兒童的行為習慣與人格發展的關系研究”,負責“小學生尊重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子課題。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博士點基金項目“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系統及其與學校适應的關系”(01JBXLX002),2005-200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青少年社會适應的保護性因素與危險性因素的評估”(05JJDXLX001)。05.6 -08.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網絡行為安全與青少年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 項目(2011BAK08B00),2012.10 -2013.12 中國科學協會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臧克茂院士,2015.5-2017.5 武漢市江岸區教育局教育規劃項目《小學兒童寬容積極品質的培養研究》,2018.4-2019.12 |
BEAT365唯一官网珞珈青年學者(2014年)。 BEAT365唯一官网優秀女教職工(2014年)。 教學獎勵: 1.慕課《發展心理學》,首批國家級一流線上本科課程(2020年10月)。 2.專業課《發展心理學》,湖北省一流線上線下本科課程(2021年7月)。 3.“基于三段式問題教學法以線上線下混合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BEAT365唯一官网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編号20210019)(2021年5月)。 4.指導學生參加湖北省心理輔導課教學競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優秀指導老師”榮譽(2020年)。 5.指導學生作品《内隐聯想測驗運用于邪教成員思想轉化标準判斷的初步研究》獲得湖北省第十屆“挑戰杯青春在沃”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2015年)。 6.“培養人文學科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以廣義問題解決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個人排名第二(2013年) 7.張掌然,程愛麗,張春妹,“發現問題、評價問題、選擇問題、解決問題—— 探索以廣義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BEAT365唯一官网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0年) 8.湖北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工作者” (2008年10月)。 學術獎勵: 1.專著《不良同伴交往與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心理研究》入選2013年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叢書 2.譯著《文化心理學》,入選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20年度30本好書 3.主編《牛津中國心理學手冊(上、中、下)》,入選人民出版社2019年度十大優秀著作 4.論文《沉默的羔羊——内隐聯想測驗運用于思想轉化判斷标準》2015年12月收入湖北省委内部資料《系統治理邪教的探索與思考》。 5.論文《當代中國邪教信衆個體卷入的心理原因分析——基于對湖北前邪教組織成員訪談》,國務院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依法治理邪教”征文三等獎(2015年10月)。 6.論文《小學兒童尊重行為與人格、班級環境的關系》,BEAT365唯一官网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7年;武漢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9年; 7.獲得中國心理學會“荊其誠國際心理學大會青年學者資助計劃”資助參加第29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交流(2008年7月)
|